2)第一二二五章 战争即将来临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随时赶赴保定,与主持华北抗战大局的安毅副总参谋长密商,定能获得安毅和他麾下军队全方位的支持。

  但是宋哲元根本就不相信这些,他认为这段时间日军很规矩,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共同发展、携手共进的诚意。平津各地日军之所以没有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飞扬跋扈恣意妄为,完全是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军及***驻华政界官员密切协商,在***、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全面磋商取得进步的结果,是和平降临华北大地的表现。

  宋哲元避重就轻堂堂正正的回复,让冯玉祥焦虑之余,怒火丛生,最终冷哼几句拂袖而去。

  其实,宋哲元之所以没有听进冯玉祥的话,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担心***声誉越来越高而且得到蒋介石大力支持的冯玉祥,再次回来收拢西北军旧部,妄想把他宋哲元、韩复渠和正在西北接受中央整编的杨虎城部,重新收归于他冯玉祥麾下,这让事实上已经成为华北最高军政领袖的宋哲元不甘忍受。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品尝到权力美妙滋味的宋哲元,对于一切可能影响他统治的因素,都充满了警惕,反而对威胁最大的***人有了更多的亲近之意。

  正因为如此,在中日军队最高长官的现场交涉中,宋哲元哪怕占据道义和协约的主动权,也不想过多地指责日军的暴行,避免与日军交恶。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原本极力反对宋哲元主政华北的各路亲日武装和汉奸团体,近来也开始与宋哲元进行“善意”的接触,透露出愿意接受宋哲元部改编的意思。现在经过连续的扩张,二十九军已经有近十五万人马,若是再加上这些汉奸武装,那么拥兵二十余万的宋哲元,将成为中国仅次于中央军和安家军的第三大武装势力,实力还在阎锡山的晋绥军之上。因此宋哲元身边的文官和智囊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现出对中日友好合作前景的乐观态度,所有一切似乎都意味着宋哲元集团的***地位和全军将士的处境越来越好,中日间爆发战争和冲突的危险越来越低。

  多种因素作用下,宋哲元打从心眼儿里就不想把事情闹大,在严厉呵斥了反映强烈询问是否全力报复的军中主要将领之后,满怀诚意地赶来黄村车站,想通过与田代皖一郎见面、双方亲临冲突现场来解决问题,消除恶劣影响。

  果然,田代皖一郎的低姿态,再次让宋哲元感觉良好,碰头商议之后,很快便做出各自追究麾下肇事官兵责任,在中日合作的前提下,敦促两军和睦共处,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

  宋哲元心愿得偿,高兴地回到北平。他哪里知道,田代皖一郎和他身边的日军将佐,表面上文质彬彬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