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睡梦中洞悉此生事_御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

  乾太祖于乾,字庭益,金陵人。先科举,成进士之才,因不愿向王振献礼,遭到群臣嫉恨,失了官位。回家乡后,常听闻边境不安,遂起从军之心。

  太祖虽好文事,却不是柔弱书生,身材高大,两臂能开三石长弓。从军后,多立战功,至土木堡之变发生,已经做到甘肃总兵。

  太祖掌军,爱护兵卒、军纪严明,受到麾下将士爱戴。又深知黎民之苦,庇护一方,甘肃多有百姓自发为其立生祠。至土木堡之变五年后,中华之大,竟然只有甘肃一地,百姓安居乐业,故多有百姓逃至甘肃避祸。

  此时的北明朝廷已是摇摇欲坠,朱祁镇越发疑神疑鬼。他认为太祖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下旨令太祖入京。

  太祖麾下皆言,皇帝疑心甚重,若入京,恐有不忍言之事,且明庭失德,以至于二帝相争、外寇入侵,百姓无不流离失所,此正是天命更益,神器当归有德之人,今事以至此,不如重立社稷,再造乾坤!

  正统十九年,太祖高喊“粉身碎骨浑不怕,驱逐鞑虏复中华”的口号起兵清君侧,三月便破北明京师,英宗下罪己诏,主动退位。太祖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帝,再重整理朝纲,三年内三击辽东,也先于乱军之中被杀,辽东收复。后南明诸臣见大势已去,便裹挟着皇帝朱祁钰主动上降书,天下再度统一。

  天下一统,太祖于金陵接受明帝朱见深禅让,立国大乾。乾承明制,又稍有改动,于军事上,废除卫所制度,加强九边重镇地位,将以守为主的战略方式更改为主动出击。中央,仍沿用明制,立三公,设中书省、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废除东、西二厂,设锦衣卫、龙禁尉为皇帝耳目,监察百官。

  太祖在位九年便撒手人寰,传帝位于乾元帝。乾元帝为太祖长子,自幼跟随太祖,深知国事艰难,最难为外寇犯边。在位二十二年,使血腥手段,七次追亡逐北,大乾周边各族通通俯首称臣。

  乾元帝殁,乾宁帝继位,多年的军事行动,导致大乾人口锐减,百姓渴望和平。乾宁帝以身作则,号召天下艰苦朴素以养民力。四季换洗八套常服,三餐饭菜一荤一素。在位不兴土木,不造宫殿陵寝。对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安抚外族,使得大乾有些动荡的国本,安定了下来。

  乾宁帝在位四十年,前三十年,堪称千古明君之典范,后十年,也不知是起了何等心思,或许是觉得自己艰苦了一辈子,老了要享受享受。于是,开始好大喜功,大肆封赏。上行下效,自大乾开国以来清明的吏治开始败坏起来。后又六下江南,以至国库空虚,废太子,动摇百官心思,最终见国事危,甩锅传位于当今天子乾明帝。

  乾明帝继位,乾宁帝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