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中德北京条约1_屌丝重生咸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军火市场。

  有了现成的厂房,设备安装调试就要快得多。在九月分,根据咸丰设计的第一批中兴1式连发步枪3000条就从生产线出来了,马上被咸丰装备到了武卫军中。那二十门意外得到的155MM后堂炮也被咸丰装备到了武卫军中。咸丰从武卫军中抽调一个团的兵力组建了第一支大清师属炮兵团。其他的团,咸丰组建了武卫一师。

  武卫一师下辖二个旅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教导团也就是武卫军第一团。这样武卫军第一师的大概样子就出来了。今后还要在第一个旅加入炮兵营,在每个团加入炮兵连。还有机枪连。有了德国来的设备。枪机和迫击炮便不再是难事了。

  看完军械局,咸丰又马不停蹄地组识德国专家寻找到铁矿,建造练钢厂。这个问题,让咸丰苦恼了很久,练钢厂远了不好远输,近了又找到矿脉。最后咸丰只好将练钢厂建在直隶附近,就近从原有的铁矿上运来矿石。这样两不耽搁,练出来的钢铁可以尽快得投入到军械生产上去。选完练钢厂的地址之后,咸丰又让图先找地方兴建一个纺织厂。

  武卫军再穿着大清的兵勇服实在是太不纶不类了。得快点给武卫军换军装。就这样大清皇家纺织厂就出现了。德国技术人员马上进入,建厂调试机器。而咸丰则卖力的招收员工、学徒。一个月之后纺织厂也投产了,第一批布料被用来生武卫军的军服。到年底第一炉钢水从练钢厂里流出来被送到了大清军械局。

  对于咸丰来说,这些都是值得他高兴的事情,不是因为那些东西,而是因为大清从此有了一第批工人,他们接受德国技术人员的培误训,掌握了一定的工业技能,这些人员将来就是中国技术员工的底子,将一步步发展壮大。这才是咸丰想要的。

  其他的机器咸丰打算将它们卖给将来要进城办厂的商人们。因为咸丰还指望着工商业的利润来打动那些守土如命的地方老财呢。劝租减息只是第一步,等到这些地主老财们看到商业的利润比起自己苦苦守着土地吃农民的租息来得多不知道多少的时候,那么土地对他们的影响就会小下去。土地改革就能顺利完成了。

  咸丰在北京城里足足忙乱了一个多月,连本来打算着要连日招开朝会的日子都被他一推再推。实在是忙啊。那些迂腐文人,连工业是什么意思都有一大半人不知道,哪里能指望上他们啊。搞完了练刚厂和纺织厂的事,咸丰又急着让人开始创办大清讲武堂,作为今后培训军官的地方。咸丰只得又拉着马可夫带着一群德国退役军建设讲武堂。

  咸丰亲自编写教材,将后世中一战二战中的一些经典战例拿出来让军官们学习。这些教材让那些德国军官们都感到不可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