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103 章_七零年代甜爽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笑意,“军人退伍后,国家都会安排妥当,不会白白付出。”

  “国家是会安排,但国家安排不了那么多人,能登上报刊的,是上万退伍大军中的其中一个罢了。”

  白露珠不顾面色转变的的领导,直言不讳道:“我们去乡下演出时,那些退伍老兵穿的干干净净,手里拿着白馒头,看着日子过得不错,其实馒头是县里领导提前备好,衣服看完演出也是要还的。”

  “刚退伍的军人,手里有一笔退伍费补贴,就算躺在家里一两年都足够,但一个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怎么可能会愿意吃国家饭躺着不干活,尤其是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军人,大多数还会默默送给战友家属。”

  “两位领导也知道我是为什么会决定创办新天荷,换到另一面去看,一个没有钱没有关系的乡下退伍军人,曾经经历过高强度训练,积劳成疾,风湿,关节炎,半月板磨损,大多身上几乎都是病,退伍后不是在地里劳累,就得在工地上干苦力,百业待兴,根本没有别的可选择。”

  这还是在解放前的军人,进入八零年代,胆子小的多数干保安,胆子大的,被生活逼到无奈的,还会去混社会当保镖,有经商头脑的做点小生意。

  国家不是不安排,而是因为实在安排不过来,明年开始,数百万知青大返城,连街道扫厕所的活都被四五个人抢着干,晚了一步就得喝西北风。

  “这个问题,我们不是不清楚,也尽量在安排。”

  赵政委刚说完,顾昌巍就严肃道:“你说的这些,军区已经插手处理过好几批做表面功夫,背地里不厚待老兵的地方,这点国家相当支持,你不用担心,慢是慢了些,但军人退伍生活一定会妥善安排好,各地方也会优先考虑退伍军人。”

  “珠圳军区管辖内知青并不少。”白露珠看向赵政委,“蜀州上万知青罢工,下跪请愿回城的事,报纸虽然没登,但领导们应该清楚吧。”

  话音落下有一会,赵政委才微微点了点头,眉头也皱了起来。

  “十几年来,全国下乡知青高达一千多万人,光咱们珠圳军区以及军区附近,至少也有近百万人。”白露珠因为腰酸,也慢慢靠在椅背上,“知青回城已是必然之事,到时候国家又有多少个岗位够安排那些退伍军人?暂时我也不说什么猜测的话,两位领导不如派人去打听打听刚被裁撤下来的人都在做什么,又是怎么生活的,如果觉得他们苦,那其实现在的日子肯定还算好的,等到知青回城后,日子只会越来越糟糕。”

  “我是珠圳军区的人,新天荷起来后,自然会优选退伍军人,尤其优选咱们珠圳军区的退伍军人。”

  最后一句话就是白露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