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3章中庸之道是什么_异界浩然正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儿,老师来考考你,《中庸》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老师前几天给你讲过,要是答不出来,老师可是要罚你的。”

  苏六想了想说:“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我们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苏离听了说:“嗯,非常好,那老师接下来继续给你讲。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并且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管理。此《中庸》之性不等同于《孟子》之性。“天命之谓性”是指天命也属于人性;“率性之谓道”是说要自我管理而不是放纵本性;“修道之谓教”是说改善自我的仁道就是儒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

  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苏离说完这些,停顿了一下,然后问苏六:“老师刚才给你讲的,

  第313章中庸之道是什么(第1/3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

  苏六说:“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嗯,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