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封神相关_重生成为一片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而来,后来在宋元杂剧中已渐神化,朱子语录中还说他是李冰第二个儿子,自《封神演义》、《西游记》两书流行,遂尊杨戬为二郎尊神,在《封神演义》中梅山七怪为杨戬所歼灭;在《西游记》则成为二郎神的梅山七兄弟。二郎神由李冰第二小儿子一次衍变为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再衍变为杨戬,确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三)东岳大帝及其子炳灵公,为泰山之神,神位来源很早。即炳灵公封号,亦在宋代。但本书行世后,一般信奉的人,却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天化。

  (四)甲子太岁神像,虽姓名为金辨,但形象却为目眶中生两支手,手心中有二目,很明显是受小说中杨任形象的影响。而且杨任在书中是封为甲子太岁的。

  (五)此外北京东岳庙有瘟神殿,也是明代所增修。

  以上仅列举几个显著的例子,实际道教神位受本书影响,尚不止此。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小说中的形象,如开路神方弼、方相,古书虽有记载,但颇简略。自本书出刊后,在旧社会大殡葬行列中,前面均有此二开路神纸扎的巨象,《垂帘听政》电影中也在咸丰归葬殡仪行列前出现此两偶像。民间在建房竖柱之际,贴一红纸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因相信姜太公是封神之人,一切凶煞均在其属下,不敢为非之故。

  4.支配自然之理想。作者思想基础,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像,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作者在小说中有不少定命论的思想,认为一切都是前定。周武王当兴商纣当灭是前定;封神也是三教会谈预定的名单。这一种想法导致了他是非不分、邪正同炉的结论,不论好人坏人,都到封神台上受封,这样结尾,是一个最大的缺点。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才皈依道教,疏解道经。从他的思想变化来看,虽然受到时代局限,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是有其可取的成就的;在宗教上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这一部小说在道教史上是值得一提的。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