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拖拉机车斗挤住人之后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无论掂没掂开锅,无论有没有另起炉灶立火眼儿,平时看似干活不惜力,都勤快,其实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懒蛋。男女知青都一样:都不想做饭。能在同学、户家那里蹭一碗,那就省一事儿。只要在一起合得来,不跐脸,蹭一碗,省得自己去做饭,这种事情绝大部分知青都愿干。这且不讲有没有粮食,有粮食也不想沾惹做饭那麻烦。当时,这种事情很普遍,这是插队知青当年的共同特点。

  尤继红还算是个勤谨人。她队下在沟口干活,中午下工回寨里,下午上工还得来。回去跑一趟,只为拿筷子端碗埋头吃那一碗饭。孙泉源在沟里,他俩对脾气,就近到孙泉源那里吃顿饭,当然很自然。她本想下工后,过来跟孙泉源一块儿做捞面。没想到,她人还没到,孙泉源已为她调好一大碗,端到了她要坐的桌子前。当然,她也不客气,对脾气嘛,有份儿,吃个现成也很自然。再说,孙泉源到她那里吃饭的回数多了去,又有几次不是她给盛好之后亲手端到来客面前的?这是礼数,这是份儿。现在她吃个现成也应该,孙泉源就得有这表现。若没这个份儿,用当时一句硬气的时髦话回答就是:“关系不好,请着还不去你那里吃饭呢。”其实这是没有份儿的具体表现。人家不乐意管你饭;你也不好意思在人家那里混吃饭,相互不待见,才能发出这声音。关系好的干脆就是直来直去,直接报饭,到饭点儿就来,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随便,很泰然。

  孙泉源把甄世红的入学手续、粮食关系办妥以后,送到人家姑娘手里,他就不再萦记甄世红上学的事情。尤继红上学的事情有人家自己想着,也不用他来萦记。因而孙泉源就把精力投入到沟里的生产工作上。他端上饭碗,路过屋门口,探头跟尤继红说:“你在屋里吃吧。我得挒着碗去场上吃:我得接替人家去看场,让人家看场的回家去吃饭。”

  尤继红觉得两人在一块儿,边吃边说好,一个人冷冷清清坐在桌前吃饭没意思。听得这么说,她也端上碗,跟着孙泉源来到场边凉荫下。目送看场的人走后,两人都在户家掂来的小马扎上坐下来。——不能说是老话新提吧,至少说,也算得上是尤继红还萦记自己上学那事情。还没刚一开口说,孙泉源就把话题接过去,滔滔不绝,说着劝着,生怕尤继红为这事情着急再生气,更怕她办那想不开是事情去。

  尽管他们得到的消息全都是说定录取了,但录取通知书没下来,让人心里还是不安生,七上八下要打鼓,心情也就稳定不住。录取通知书没下来,就不能保证一定能录取。有这想法是对的:万一被人顶替不录取,真到那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