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9章 上有政策_宦海龙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核算单位还是存在的。因此人民公社没办法取消。也就是说,如果到现在还是包产到户,人民公社这个体制就还会存在。

  但是,包干到户就不同了。它不是(承)包土地上的产量,而是包土地上承担的公粮任务,比如一亩地承担200斤公粮,直接把这些粮交到粮库,任务就算完成了。想要再生产,就交一定的管理费用,剩下的产量归自己,不归生产队。从这个角度讲,在包干到户的体制下,农户自己就成了一个经营核算单位,成了一个经营主体。生产队在更多程度上承担社会管理的责任。所以,人民公社就可以取消了。

  为什么到1984年以后能够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fǔ?基本上以过去的大队为单位形成了村民委员会。这主要是因为包干到户使农民成为经营主体,即现在讲的市场经济下的微观经营主体。这才可以把人民公社取消,这才有以后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改革。

  《新华日报》: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这个变迁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

  萧宸:是自下而上的。对于包产到户,农民不陌生。1978年以前,有过三起三落的历史。1956年、1957年,在人民公社之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刚开始,有一部分地方开始搞包产到户。三年困难时期,安徽搞了“责任田”,其实也是包产到户。大概是1964年、1965年,有些地方又搞过,都没搞成。这实际上体现出,人民对大锅饭这种分配方式,已经有很长时间不满意了。

  而到了包干到户,尽管土地集体所有权没有改变,但农民的经营完全独立。农民把包干到户概括为:交够国家的、留住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实际上,没有包干到户,人民公社是取消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有历史贡献——在别人开始搞包产到户的时候,他们一步搞了包干到户。后来理论界、学术界在讨论包产到户是什么性质、姓社姓资、允许不允许的时候,农民已经开始进行包干到户了。

  很多人确实没有太顾及这个(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区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体制下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包干到户,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对整个农村经济体制乃至农村的财产制度进行改革。

  《新华日报》:它是一种更深刻的改革?

  萧宸:更深刻的改革。实际上它为市场经济的发育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新华日报》: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这与包干到户是否也有着深刻的关系?

  萧宸:当然是有关系的。1984年华共中央下发一个文件,关于加快社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指导意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