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章 后现代主义杰作_林浩的电影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沉的隧道里,他似乎听到肮脏罪恶躲在黑暗中放肆大笑,而他在光明中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他选择,深入黑暗。

  然后有人不让他坠入黑暗。

  影片最后部分,两位男主角都贡献了他们全电影最精彩的片段:两人进行了一段长达数分钟的对手戏,暗流汹涌,激烈又纠缠,仿佛任何情绪都可以从中迸发出来。

  如此的纠缠,就像是那个漩涡本身。

  深渊之前的反复挣扎,手刃罪恶的念头在被火车碾碎的文件面前如此诱人甜美,但最终还是随着那几声枪响,远去了。

  所有的事情两极反转,朴探员成为了冷静的那一个。

  然后,再次反转。

  十七年后,已经是03年,成功转型后的韩国小镇还是金色的麦田,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

  影片也似乎到了结尾。

  其他人或许感觉到了和《紫蝴蝶》相反的,秦俊昊在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野心,以及两者之间完美地协调。

  可记者克劳德手指有些颤抖地,继续写着刚才疯狂在笔记本上记下的话:苏警官逻辑严密推理纠察出来的罪犯,到最后却被美国,这个最代表时代的国家给否定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含义...

  他来自美国,深深感到了其中的嘲讽。

  要知道这事他可是之前就去了解了,因为这种文艺界大牌影星出演电影,出来以后肯定是一堆报道。所以他提前查了原案件,写了报道喝了头口汤,就深知真实案件里送去检测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为什么这么改动?

  或许2020年,大家都能看出美国对韩国的内核,大资本家对韩国的控制,以及背后隐藏的真相,但是现在的人不知道。

  有不少人一直警惕着,这股渗透。

  所以克劳德不自觉就想到了很多。

  而且美国一开始就出现在了电影的设定里了,特别妙的一个本身来自美国的ABK,还有什么比这种设定更明显的?据说是为了林浩专门改的,但现在想起来简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

  前半段隐隐透露出来,韩国是不要走美国那条路的,包括最后来自美国的鉴定报道砸碎了一切。

  可最后,还是走上了美国化的道路。

  从一个非常普通的画面:

  十七年后的今天,朴斗满转行了,他的屋子里没有传统韩国的风情而全是现代化。

  甚至于早餐时,他吃的面包和牛奶。

  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的早餐,可不是如此。所以这一切的一切,还是来了。

  奉俊昊对于西方文化入侵的不满,其实一直都在他的电影里。无论是这一部《杀人回忆》,还是《汉江怪物》,甚至《雪国列车》也都有这样的精神内核。

  就更别说之后的《寄生虫》了。

  韩国反美和崇美的情绪,一直在民间暗流汹涌。

  而导演其中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