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_军婚甜宠,兵哥哥的软糯小丫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携手生活很多很多年的地方。

  说起北京文化,除了胡同文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属北京特有的“大院文化”。

  北京有多少个军区大院?

  恐怕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仅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一个紧挨着一个、至少六七个军区大院,陆军、空军、海军、通信兵、炮兵等等,各种兵的大院顺次排开,俨然成为军队的“根据地”。

  军区大院是国家给高级干部、中下级军官和军人们等人及其眷属所居住的地方,可以通过申请到里面入住。

  如果住得进来,脸上会很有光,因为这是国家对军人的一种肯定。

  每个大院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城市,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银行、邮局、影院、食堂、服务社、礼堂、俱乐部、游泳池、医院、车队、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配套设施和生活娱乐都非常完善,想的话一辈子呆在里面不出来也可以。

  司家是军门望族,祖孙三代住的都是陆军大院,在大院那么多高干家族中属于老大哥一般的存在。

  陆军大院戒备森严,凭证出入,每个大门都有士兵站岗。

  由于时绾绾属于外来人员,车子要驶进大院时,她被警卫室的警卫兵要求下车出示身份证并登记。

  司北承陪着她下车,并把自己的军官证出示给值班的警卫兵看。

  警卫兵看到他姓“司”,再从面相推算一下他的年龄,这位刚被调回北京的团长是何方神圣便了然于心,连忙立正行了个板正的军礼,礼毕露出热情的笑脸。

  在军区大院站岗的警卫兵,尤其是北京军区大院,首个要练的功夫就是“认人”。

  大院的住户中有位高权重的将军,也有平凡的士兵;有身居要职的军人干部,也有普通的随军家属。

  警卫兵对这些住户的脸和身份背景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站岗查岗的过程中要瞪大眼、擦亮眼,才能顺利展开工作而不得罪人。

  陆军大院只有一户人家姓“司”,就是革命旗帜最鲜明的那家,说是大院中的龙头老大也不为过。

  司北承有三年过年没回大院就留在厦门军营,大院站岗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因此今天回来警卫兵才认不出他。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