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三年后_咸鱼夫妻在逃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里夫医生等人这几年在京城,仅给普通百姓做了十几场手术,京城今时今日才有了他们医术的传说。

  陪考的家长们,大多还是支持家中子弟的,不管西医中医能考上就成,铁饭碗谁家不想端?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难咯,明年说是要全国招生。各府选拔上来的,水平肯定不会差!”

  “嘿嘿,那咱家小子运气可真不错,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医学生的运道,十六岁,学出来二十出头,正好!”

  “六选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长们喝着考棚里的凉茶,相互打听着对方家孩子的情况,暗自做着对比。

  大热天,为期三天的考试,真能把人考糊咯。

  没个好身板,还做不了医学生哩!

  “隔着院墙都能瞧见楼上的玻璃窗,医学院修得可真气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这般的好条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确是,朝廷的玻璃坊开了数十家,年产量不低。

  条件好些的,掏个几两银子出来,都能做上几扇玻璃窗。

  玻璃做的酒杯、水杯、果盘也陆续进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中。

  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瓜等被朝廷强制推广,种植到了全大夏。

  头两年,官府监督种植出来的粮食,大多还是用来做种的,今年百姓们终于能敞开肚子吃了。

  大伙儿已经尝到了高产粮食的甜头,最近两年,垦荒出来的旱地比往年多了数倍。

  但凡不是懒得无可救药的,都知道,种几亩地的粗粮都能养活一家几口人。

  玉米跃升成为了大夏细粮之一,磨得细细的玉米面和灰面混合起来做馍馍。

  同样的管饱,成本能降低一半,还有玉米面自带的清甜。

  会过日子的妇人们,无师自通,还能琢磨出口感最佳的比例来。

  放点花生油和糖霜炒出来的爆米花,大人小孩都吃得喷喷香。

  马铃薯成为了大夏有史以来,最受百姓们欢迎的食物。

  菜饭两得,吃再多都不烧心,也不会放屁。储存得当的话,能吃上一年。

  亩产量最高的甘薯,人吃腻了,甘薯藤和甘薯还能剁碎了煮熟后喂给猪吃。

  吃甘薯长大的猪,巨肥。

  村儿里穷人家,想要哄孩子,没钱买糖果的。

  秋日里,动动手,选了最甜的红心甘薯出来,晒上几十百来斤甘薯干,够娃娃们嚼上几个月。

  这还不算最好的吃法,忠勤侯夫人的挂面坊去年就研究出了,甘薯粉条子。

  懒得自个儿做的,三十文一斤干粉条子,谁家买不起?

  哎哟喂,大肥肉酸菜炖甘薯粉条子,没有人不爱吃它。

  女子烹饪学院研发出来,由各地善堂免费学了配方去的酸辣粉,几个月就传到了大江南北。

  酸酸辣辣,加了酥脆花生米和咸菜末的酸辣粉,嗦上一口,爽翻天。

  甘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