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6章 局域网_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人。

  定好1个月来拿方案,半年交付样品,供他们测试。

  三人离开后,李国成对着李怀德道:“主任这个系统太庞大了,我们软件组只有三人,肯定完成不了,还得您想办法”。

  “需要几个人?”

  “最少5人吧,多多益善”,李国成笑着说道。

  “你个小猴子,最多5人,多了没有”,李怀德看出了李国成的意图。

  李国成故意装出一副心痛的样子,其实内心已经乐开了花。他的最低期望是2人,故意这么说,是未来送给李怀德拿捏他的话柄。

  回到实验室的李国成,把闫解放和张芷静叫到办公室,帮他们泡好茶水。

  “现在有个任务,比较紧急,我们都得暂停手上的任务“。

  “什么任务啊?这么紧急”,张芷静问道。

  “我们需要为军方开发一种通信网络,类似485,但是速度和距离要远超485总线”。

  接下来李国成给他们讲解了网络的知识,已经网络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变化。听完后,二人感觉又进入了以个新的领域,他们迫切地想实现李国成所描述的互联网。

  九州互联定义四层架构,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李国成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网络的知识灌输给他们。

  他根本不怕理解错误,因为他只要掌握了准确的方向,其他都可以摸索修正,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摸索。

  在通信理论上,他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大学的教育,让他对通信基础理论有了大概的理解,机房的1年实践,让他对网络的理解有了一个框架。

  唯一让他不好把握的就是现在芯片的速度问题,这些约束他的发挥,但是正式基于第一代芯片的开发,他才能够从基础出发,反而对网络通信会更为基础和深入。

  一通讲解,二人对网络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

  “小张,你重点考虑网络层如何构建。解放,你先熟悉九州互联V1.0的硬件结构,重点联系电缆厂。

  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生产特征阻抗电缆,伱就把电缆参数告诉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如何测试阻抗。不行就也给他们提供一套电桥,记得要收费”。

  二人离开后,李国成把刚才随手勾画的草稿收起来,在脑海里开始构建网络芯片。

  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103型主板暂时不想大动,尽量进行局部修改就可以满足实际使用,这样就可以剩下升级主机的钱。

  485芯片与CPU连接是并口总线,对外是串行差分总线,特征阻抗是150欧姆。主板上总共预留了两路485。

  正好可以PINtoPIN替换,485芯片上预留管脚在主板上飞线连接一个12V电压,就可以输出±12V的差分输出,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新的芯片可以参考后世CAN2.0协议,但是需要修改,帧头、帧尾、仲裁可以保留,但是数据不能是8字节,修改为最大可以128字节。

  这样电压调高,可以抵抗长距离电压衰减,数据帧变长,保证有效速率。

  数据速率暂定为500Kbps,比他们50Kbps更优秀。

  李国成最大的信心是,全世界在80年代才意识到信号完整性、电磁干扰,但是我们在当前的设计都已经考虑。

  对外接口芯片都内置了静电防护电路,电路板设计已经考虑信号完整性和阻抗匹配,在整机设计上已经考虑EMC。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论!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