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九回 先兵后礼_明末:辽东雄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西迎来一波人事调动,具体是把满桂调去西军,由赵率教担任总兵,和袁崇焕一起协力恢复辽西的防务。

  这也是明廷吸取了熊廷弼和王化贞不和的教训,采取的折中策略。

  而在盖州,杨承应终于完成了流民安置的主体工作,剿匪也接近尾声。

  与这些相比,另外两件事更重要。

  第一件自然是文馆正式运行,成为金州镇的核心机构。

  宁完我、范文程、鲍承先和祖天寿四人各司其职,除非是大事,否则都找他们,而不是总兵杨承应。

  而宁完我一上来,就向杨承应提了头一件举措。

  这也是杨承应悬心许久的事,那就是对旅顺港的规范管理。

  而规范管理的基础,正是建立市舶司。

  以前的市舶司,只是挂个羊头,实际上还是勇健营在做事。

  杨承应奏请朝廷批准,在旅顺港建立市舶司。

  以耿仲裕为守备,充任市舶司提举,管理往来商船贸易。

  另外设旅顺驿,归市舶司管理,招待各国重要商人。

  以尚可进为千总,充任市舶司副提举,专管国内贸易。

  求知学堂出来的许尚之子许靖,充任市舶司副提举,专管海外贸易。

  为得到朝廷勋贵的支持,作为交换,杨承应同意对他们的走私船减少过路费,并重新制定了过路费标准。

  走私船依旧归耿仲裕管理。

  设吏目数名,都是由求知学堂出来的学生担任,管理文书等琐碎事务。

  勇健营彻底从旅顺港退出,只负责附近海域的安全,和路上安全。

  至此,杨承应麾下各路军队彻底退出生意场。

  士兵严禁经商!

  范文程则组织读书人,重新修订了户籍名册,正式上报给杨承应的人数为:户口三十万户,人口一百多万。

  其中青壮最多,达到五十万之多。妇女人口二十万,老人十五万,孩童十八万。

  为什么青壮最多,因为他们跑得快呀。

  祖天寿开始组织人手,核查各营士兵的人数,顺便确定各营扩军的人数。

  至于,剿匪的军功则由鲍承先去核准。

  原则三条,先登、斩将夺旗、杀敌和负伤情况作为核查标准。

  总之,文馆已经初步起到了作用。

  在后金军攻打内喀尔喀的时候,杨承应在总兵府接见了来自江南的富商。

  朝廷批准旅顺港建立市舶司的消息,被他们最先知道了,于是一群人带着礼物来盖州谒见杨承应。

  “诸公请坐。”

  杨承应在总兵府的正堂接见他们,表现得很有礼貌。

  这群富商为首的,是一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姓陈。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海宁陈氏,正和他一个宗族。

  浙东奉行一半出仕,一半经商的传统,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陈老头抱拳道:“杨帅威名,我等在江南便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有幸拜会,大慰平生。”

  “你们的威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