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2章 绞索_汉末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孝里市的一幕如瘟疫一般,在整个长安城内流传,短短一两日间,满城尽是“李傕代汉”的流言蜚语。

  甚至跑路的于吉刚到新丰,此消息亦随之而来,让他满是错愕,还以为李傕真的是天命所归。

  “李傕代汉”的流言,或许在老百姓口中,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可对于满朝官吏,甚至是天子刘协本人,冲击则是太大了。

  本来“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个谶语便流传了几百人,世人皆知,再加上正逢乱世,社稷蒙尘,太阿倒悬,而李傕又是当场权臣,完全贴合代汉的要素。

  而于吉的解释,又是有理有据,容不得旁人不信。

  所以此解释一经传出,很多人都当作正解,更有人真的把李傕当作了未来的天子。

  李傕本人,平日里最信左道旁门的妖邪之术,身边养了不少女巫、神汉,击鼓降神,求神赐福。

  李傕听到此信,便问询这些人。

  这些女巫、神汉之辈,赖李傕养活,不敢得罪,自然捡好听的说,更称“李傕代汉,乃是上天注定之事。”

  李傕虽然暂时尚不敢篡位,可对此也信以为真,私底下真的起了篡位的打算。

  当然有人欢喜便有人担忧。

  刘协眼看自己成了谶语里的亡国之君,别提多惊恐了。他本来就对李傕生畏,再听得谶语,夜里都不敢睡觉,唯恐李傕突然闯入,砍了他的脑袋。

  至于各级官吏,各有立场,蠢蠢欲动,将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长安城搅动的波诡云谲,山雨欲来。

  这个局面是曹昂乐意见到的。

  实际上“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解释,便是曹昂故意和于吉做的局,引李傕入印的,让李傕哪怕不想反也不得不反。

  对于谶语,其实解释权很多。谶语从来都是通过已定事实来解释内容,而非通过解释内容来创造事实。

  所以谶语的解释,其实就是牵强附会,全凭个人一张嘴。

  单是这一句话,仅通过“高”这个字,曹昂可以给出数十种解释。代汉之人,可以是董卓,卓,高也,而且是高而直;可以是刘备,备有后墙的意思,玄同“悬”,玄还有天的意思,也能理解为高;可以是孙坚,孙坚字公台,台者,观四方而高者也;可以是袁术,袁术字公路,涂通“途”,路者,途也;可以是刘表,刘表字景升,升者,登高谓之升;甚至可以是曹昂,昂者,抬高也。

  至于后来官方解释“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不过因为曹家国号是“魏”,换个国号只怕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所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解释,全看需要的场合。

  不过大家之前没有这个思路,而突然有人将其解释为“李傕代汉”,大家本能的便当作真理。

  冬月下旬,二更天。

  自之前李傕与曹昂的一番大战后,整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