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章 孝子_满唐华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好,他今日有些辛苦的公务要办。

  而薛白为此甚至推迟了见杨玉瑶……

  “你们村里,有个叫曲阿大的吗?!”

  昨日下过雨,有农夫正在挖沟排水,县吏顾文德大步上前,高声问了一句。

  那农夫愣愣的,答不出什么。

  薛白于是也过去,笑着又问了一遍,“老伯,你们村里可有名叫曲阿大的人?”

  农夫害怕地打量了他们,摇了摇头,好不容易才开了口。

  “没……没迎…”

  “还敢没有!”顾文德是多年的老吏了,一看他脸色便知是在谎,喝道:“欠了大唐的钱谷,还敢逃户,不怕被拿了吗?”

  “我……我……我们是裴家的奴仆,不交租庸调……”

  “果然,你也是逃户之一。”

  那老农夫转身就跑。

  顾文德当即便要追,在这泥泞里却根本跑不过对方,仅仅跑了几步,靴子陷在泥里,拔都拔不出。

  远处的田地上,还有更多农夫纷纷而逃。

  颜真卿却还很平静,站在那,抚着长须久久不动。

  “县尉你看。”顾文德好不容易拔出脚来,抬手一指,道:“他们还敢骗县尉,甚‘连一亩的口分田也无’,这里至少有上千亩。”

  “你莫急躁。”颜真卿眼中略有愁色,道:“过去看看。”

  他安步当车,边走边向薛白问道:“你可知老夫此来是为何事?”

  “追逃户、收租庸调?”

  “是啊,京尹换了人,县令催得紧。”

  薛白才知,韩朝宗果然是如其所言贬官外放了。

  “老师,学生只能略懂,却还不太了解租庸是什么?”

  “莫唤‘老师’。”颜真卿道:“所谓‘租庸调’,租为田租,庸为力役,调为户调。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每载,田租纳粟二石;力役二十日;户调随乡土所产而纳,多为绢绵,如绢二丈、麻三斤。”

  “不论田地多少,不论贫富,每个丁男交纳一样的租庸调?”

  “了,人均授田百亩。”颜真卿道,“此为高祖武德年间之制。”

  薛白一想便明白了,大唐开国快一百三十年,早就不可能人均授田百亩。

  他沉吟着,问道:“若没能分得田地,也要纳租庸调?”

  颜真卿面露苦色,没有马上回答。

  一边的县吏刘景道:“只要户籍上记录授了百亩田,都得交,有些人将田地卖了,交不了租庸调便当了逃户,京尹又不停来催,这长安县尉岂是好当的?”

  话前,前方是一个村庄。

  有个气质不俗的中年男子迎上来,向颜真卿叉手行礼,笑问道:“敢问客来有何贵干?”

  “长安县尉颜真卿,追逃户至此。”

  “颜少府有礼,人程五,乃是这庆叙别业的管事。”

  “庆叙别业?”

  “是,家主谋朝御史大夫,姓裴,讳宽,曾得圣人亲口赞曰‘德比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