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橘子与枳子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当江南各地的乡绅百姓还在对“市民议会”的出现议论纷纷时。这项措施的始作俑者兴南伯孙露正一脸严肃的站在南京的码头上迎接从广东来的唐王。现在的孙露为了收拾江南的残局正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一有藩王被迎入南京她一定会率领众官员到码头迎接。而今天将要到来的唐王更是关系到孙露日后种种计划的重要人物。此刻的孙露比起几个月前看上去足足瘦了一圈红色的朝袍穿在她的身上显得有些空荡荡的。连续数月的鏖战加上这些日子的忙碌使得她那原本红润的鹅蛋脸变成了苍白的瓜子脸。却脱显出那双杏目更加炯炯有神。相比而言站在她身后的那些大臣则显得要恭顺多了。

  如果说一开始这些官员是畏惧义勇军手中的火枪的话。那么现在震慑住他们的则是眼前这个身材瘦弱的女子。在进入南京后短短十天内,孙露以其雷厉风行的手段让这些官僚们认可了自己的权威。孙露清楚自己进了南京城真正的战斗才算开始。如今的她已经完全从台后被推到了台前,成了众矢之的。只有用铁碗手段才能稳住这微妙的局势。

  因此在进入南京的第一天孙露便宣布黄河以南到钱塘江以北的各城池进入“军管状态”。无论该城是否驻扎有明军一律撤出交由义勇军接管;并由义勇军协助当地原有官府管理该城以及周边地区;原有明军必须接受南京内阁的调遣;在此范围内的文官及武将必须在接到命令起十日内到达南京报到。逾期不到者削去其军籍或官职;任何哄抬物价、投机倒卖、贿赂收买朝廷官员及军官者罪同叛国;戌时过后所有城池进入军事戒严状态等等十几条条令。刚开始孙露还有些担心自己这么做是否会引起原有明军的反抗。但正如礼部尚书钱谦益所说:“吴地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毋须再烦兵锋大举。”义勇军完成接管只用了两个旅的兵力。有些地方甚至只用一个班就能接管一个驻扎有数千明军的城池。

  对于江南百姓这种合作态度孙露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们这么合作自己可以分出足够的兵力巩固徐州一线,防止清军借机反击。又能使四师和三师安心追击左梦庚部并顺势接管整个江西地区。恨的是这些百姓如此软弱。若是身处自己位置的是多铎他们会不会也这么的合作?若是没有那该死的《剃发令》他们还会不会奋起反抗?对,就是《剃发令》!正是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的孔孟伦理使这些“散沙”又凝聚在了一起。这个时代孔孟伦理一方面是作为中国人精神上的支柱能将“散沙”般的国人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却可能成为自己日后推行新法最大的阻力。可自己又没能力建立起一种替代的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