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节 山西烽火(一)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抗清怒火,多尔衮适时的调整部署将重点放在了抵抗较弱,势力较为零散的晋南、晋中、晋东南地区。以图逐渐缩小反清联盟对山西的影响,再占领雁北各县,然后孤立大同。

  在太原清军以及西安吴三桂部的联合打击下,晋南一带的反清势力首先受到了重创。蒲州城在清军几路大军的围攻下迅速陷落。起义军将领虞允、白璋等人力战而亡。接着晋南运城、绛县、解县等府县陆续被克。之后清军又转而东进在蒙古援军的配合下开始逐一扫荡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起义军。顺治三年六月,交城、祁县、太谷、徐沟、平遥、介休等六县在清军的分化下相继投降。由于晋中、晋南地区的起义军多为明朝旧官吏、旧军队。虽然队伍迅速壮大,使起义军迅速发展,起义遍及全省。但其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于是在清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被逐渐的压制了下去。

  此刻在太原府衙中一身戎装的多尔衮正负手站在大堂之上。从他的左手算起分别是英亲王阿济格、多罗亲王满达海、承泽郡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多罗郡王瓦克达、多罗郡王尼堪以及刚刚册封的瑞重郡王岳乐。这岳乐乃是阿巴泰四子,博洛的亲弟弟。博洛的事让老将阿巴泰很是恼怒。身为宗室,不杀身报国?有何面目见太祖太宗?整个王府都为此蒙羞。为了挽回家族的荣誉刚满二十岁的岳乐毫不犹豫的向多尔衮请缨出战。多尔衮当然同意了岳乐的请战并让他接任他哥哥的爵位以示鼓励。而岳乐倒也没让多尔衮失望。这个年轻人在山西的战斗中表现的确实不错。而他本人对多尔衮的忠诚也是无可比拟的。在多尔衮的右手边是以毕力克图和吴三桂为首的各级将领。

  而在大堂的正中央一个年约50的文官正带着几个乡绅模样的人跪倒在地口称恕罪。只见多尔衮极有风度的恕他们无罪让他们起声说话。原来这几个乡绅便是交城等县派来投降清军的代表。他们这次前来太原就是请求清庭宽恕他们这次的反叛行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多尔衮当然是要好好奖赏一番这些个迷途知返的良民。在夸赞了这几个乡绅并赏赐了他们一些钱财后多尔衮的目光移到了那个为首的文官身上。这次他之所以能镇压晋中、晋南的抗清烽火除了其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措施外。有一个人是绝对功不可没的。此人便是眼前的这个文官清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踌。

  现在的多尔衮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大哥皇太极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都要收服洪承踌。不错此人同范文程一样都是大清难得的栋梁。他们的一个计谋往往能抵得上数万人马。汉人或许不善弓马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