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节 山西烽火(二)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位于晋东的五台山以其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耸立,峰顶平坦如台而得名。山上气候多寒,又别称“清凉山”。如今虽已进入六月可清晨山上的天气依然凉飕飕的。薄薄的晨光照在狭窄的校场上。一群士兵正紧张地操练着,头上沁出了汗水,身上散发着热气。校场一旁的点将台上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正神色凝重的看着眼前士兵的操练。他便是原明副将刘迁。在姜瓖在大同举事后刘迁毫不犹豫的老家四处招募乡勇以图起事。恰逢当时李虎所率的吕梁义军连克广灵、灵丘两县,清庭急调代州守军前去支援。刘迁瞄准代州守备空虚之机率领自己从五台、代州等地募集的亲兵一万余人围攻代州。只花了一天便攻下了雁门重镇代州。之后又连下繁峙、五台数县。消息传到大同举城欢庆,姜瓖为此特受刘迁为左大将军,略雁门关及代州、繁峙、五台等邑。一时间晋西各地抗清义士纷纷前来投效刘迁。代州义军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大到了五万余人。

  然而轰轰烈烈的反清联盟却在入春之后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随着多尔衮不断的增兵山西目前除了晋北外山西其他府县的抗清烽火均已渐渐被清军压制了下去。让刘迁感到恼火的是本来晋中各县抗清局势一片大好。姜建勋的人马一度还打到了太原城下。将阿济格那胡狗逼得无处可逃。可偏偏就在此时宁武诸县却在是否接受隆武朝节制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大同义军明确表示反清联盟必须奉南方的隆武朝令行事。毕竟南京留都的隆武朝是大明的正统。但晋中以及晋东的有不少乡绅士人、明朝旧臣却强烈要求立在山西的明藩王韩王为帝。理由是南京随立唐王为帝但把持朝政的是一个女子。如此有违三纲五常的朝廷还有何威严可言,更不能代表大明正统。

  刘迁自认是个粗人。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道理还是懂的。三纲五常他也知道。可是他更清楚当年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典故。他搞不明白那些做在地上嚎啕大哭着的所谓的大学士、巡抚大人们想法。靼子冲进自己家门烧杀掳掠了。难道所谓的三纲五常,能比沦陷的国土、遭难的百姓更重要吗。刘迁不知道他们口中女主乱政怎么个乱法。他只知道那些腐儒口中的妖女自己招募乡勇抵挡住了靼子南下的大军,平定了扰乱中原的李闯之乱。凭这点他刘迁就愿意听那孙首相的号令。

  可惜有些时候,事情往往不是向人希望的方向上发展的。随着晋南诸县被清军镇压。晋中的反清义军也出现了分裂。不久之后交城、祁县、太谷、徐沟、平遥、介休等县就纷纷向靼子投降了。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中旬,清军在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