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节 摄政王的选择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阳光懒洋洋的散在被白雪覆盖着的琉璃瓦上。这座位于北京紫禁城以东的宫殿本是明王朝的洪庄宫。自从清军入驻后这里便被睿亲王多尔衮征做了王府。在经过一番修整之后本已荒芜的洪庄宫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红墙绿瓦、屏风宝座、毡毯布帏比起一旁的紫禁城其华丽有过之而不及。多尔衮更是以摄政王的身份经常在此接见朝臣处理政务。睿亲王府在这四年之中俨然成了满清真正的政治中心。而象征着九五之尊的紫禁皇城却因为其主人的势弱显得冷冷清清。也难怪人们私下里都称睿亲王府为“小紫禁”。

  此刻睿亲王府书房之中身着一席玄色描金蟒袍的多尔衮正静静看着窗外被积雪压弯了枝头的红梅。自从大同之战后这位满清的墨尔根戴青王就再没亲自挂阵指挥战斗了。一来是因为疆土扩展后清庭的政务日渐繁忙。加之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满清贵族的和议制度被废除,满清又在行政制度上完全效仿明朝以前的体制。因此如今清庭上下事无巨细均需多尔衮亲自处理。牢牢控制着军国重务的多尔衮为此还一再令臣下,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允许有浮泛无据之辞,以免徒费精神。

  二来是则是因为多尔衮虽除去了豪格与济尔哈郎等几个心腹大患。可满清贵族内部的争斗依然暗潮汹涌。以索尼、螯拜等将领为首的两黄旗大臣全力支持着年幼的顺治帝在朝堂之上与多尔衮分庭抗礼。至于两红旗和两蓝旗名义上虽为多尔衮所控制但不少大臣还是本着观望的态度看待朝中局势。毕竟无论多尔衮再怎么支手遮天他都只是摄政王,而不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因此不少人对这位叔父摄政王殿下厚自奉养、独断专权的做法心存不满。若不是现在满清正在与南明对峙。满清贵族们心目中的大敌仍是南方的孙露。相信这样的“不满”会积累得更深。

  再来就是多尔衮自身的健康问题了。虽然多尔衮现在才35岁但由于他素患风疾,入关后病情更是日益严重,觉得头昏目胀,身体不适。使得他不能再象从前那样率领军队亲自冲锋陷阵。总之内在和外在的种种原因均促使多尔衮最终从战火连天的前线转移到了明争暗斗的朝堂之上。

  但无论如何多尔衮在清庭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他依然是满清至高无上的叔父摄政王。从满清贵族到汉臣达官清庭上上下下均畏惧于他的威严。就象此刻屋内暖炉中的碳火烧得旺旺的不时发出一阵噼啪声。可站在多尔衮身后的一班僚臣脸色却象窗外的积雪般阴冷。原因很简单现在他们手头上都是些不怎么另人高兴的消息。诸臣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摄政王发怒。

  于是过了半晌身为国史院大学士的刚林手才鼓起勇气捧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