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节 孟津渡口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隆武五年十一月。冬季的脚步已然临近,从北方遥远的高原吹来的寒风,很快地就越过了数万里的旷野,越过长城,一路刮到了黄河的孟津渡。孟津渡扼黄河渡口,乃是河内与河南之间的攻守要点。过了黄河就是鲁翼防线最西端的怀庆要塞了。从隆武二年起此地就成了明、清双方对峙的重要据点。双方在黄河两岸均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和工事。放眼望去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营。只不过南岸是旌旗流转,锦衣怒马;北岸则是偃旗息鼓,一片萧瑟。历来南岸驻扎的明军在数量上一直都逊与对面的清军。但碍于明军犀利的火器与威名,清军亦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然而这些日子以来黄河南岸的明军大营突然兵力大增。不但有源源不断的军队开进孟津渡。更让人侧目的是这支部队鲜亮的衣着与犀利的武器。甚至还不时得有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女骑兵飞驰而过。惹得对面驻守的清军又是心惊,又是好奇的。究竟是谁的人马能有如此的排场?

  这个问题对于明军来说不难回答。在明帝国数十万大军中能有这样配制的自然是我们首相大人的直属近卫师。此时此刻,在明军老营的大帐之中,周围方圆百里团级以上的军官均聚集在了一起。在他们面前站着的正是隆武王朝的女首相孙露。却见她身着一身白色的戎装,脚踏擦得锃亮的马靴,一头秀发干净利落地盘在了脑后。在一旁的萧云正认真地介绍着对面怀庆要塞的情况。

  “首相大人,正如这沙盘所示,我军现在面对的是敌两蓝旗阿哈尼堪部、佟图赖部、伊拜部以及汉奸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据悉盘踞在孟津至怀庆一线的满蒙八旗总兵力约为5000余人,汉军约两万余人。不过为了防止汉军倒戈,八旗军大多与汉军混编。因此兵力分布得较散,一个营往往仅配置四、五百人。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的汉军也多为临时招募的散兵游勇。唯有沁阳县驻扎的正红旗岳托部建制还算完整,拥有2000骑兵。除此之外叛军在怀庆府及其周遍建立了四个要塞,并配有十门要塞炮。总的来说,以我军目前兵力拿下怀庆府并无大的悬念。”萧云边说边特意指了一下沙盘上的几个红色据点。

  听得萧云这么一番讲解,周围的将官们的脸上各个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在此之前他们的部队与清军对峙少说也有一年半载了。对于清军的布防与士气的情况他们比萧云还要清楚。若不是以前自己个儿的兵力不够充足,又有兵部的命令挟制不敢贸然行动。孟津渡的明军早就二话不说冲过黄河教训鞑子去了。如今连首相大人都亲自到了前线。那渡河北伐还不是眼皮子底下的事。当下就有几个将官抱拳向孙露请战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