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节 中华悍龙心系大漠 北极恶熊指染东土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在不影响百姓生计的情况下征战蒙古还是可行的。但正如张将军所言,此战必须速战速决,直捣黄龙才行。一旦战事拖延,必然会影响到中原百姓的生活。到时候民心浮动,臣恐我朝重蹈汉武帝时的覆辙啊。”陈邦彦结合中华朝目前的实际,不偏不倚的分析道。

  作为首相的陈邦彦即认同史可法的建议,又理解女皇陛下的想法。征服草原的游牧民族并使其臣服于中原朝廷,是任何一个中原帝王都想追求的极至荣誉。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圣明的皇帝都曾有过这样的功绩。甚至在不少帝王看来没有征伐过草原,就是自己执政生涯的一种缺憾。因此无论是开国太祖也好,中兴之主也罢,只要一有机会,总想来几次远征大漠,用以彰显自己的武勋。因此女皇会有征服蒙古的想法本也无可厚非。甚至在众臣看来这也是一种英明神武的表现。

  但用武力征服草原民族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难以估算的。秦、汉两朝为此均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于是一方面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长期拉锯难占上风;另一方面帝王为了追求个人荣誉,不顾自身情况多次尝试远征。这样的矛盾最终导致汉族同游牧民族的战斗总是败多胜少。而一旦远征军战败,帝王为了推卸责任,往往又会将对手的实力无限扩大。以至于使得中原百姓在心中产生游牧民族不可战胜的阴影。从隋殇帝杨广到明英宗朱祁镇,这些都是极为典型的失败例子。就连唐太宗李世明也有过远征失败,向突厥称臣的屈辱经历。正因为如此史可法与陈邦彦才会反对现在对蒙古下手。在他们看来能将满人消灭收复汉家江山已经算是从游牧民族身上找回面子了。没理由再为了所谓的武勋去劳民伤财。建设国家使中原百姓恢复生计才是朝廷的首要任务。

  眼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孙露对于众臣的态度已然掌控于心。却见她回过身,对着众臣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误会了。朕虽有驯服蒙古的想法,却并没有远征草原的打算。”

  想要驯服蒙古,却又不远征草原?这算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和亲,或是出资招抚鞑子吗。这可不像是女皇一贯的作风啊。一时没有猜透女皇圣意的众臣不禁面面相窥起来。而此时的孙露一边朝萧云点头示意,一边则向其他众臣继续释疑道:“朕现在这么一说,诸位爱卿或许会觉得有些唐突。不过,不要紧。先来看看你们身后的那张图吧。”

  众臣听女皇这么一说,连忙刷地一下都回过了头去。却见他们身后的墙上不知何时已然挂上了一副硕大的地图。而军务尚书萧云正一脸冷峻地站在旁边,朝着女皇微微颔首。众臣见状当下便明白了这是女皇陛下早就做好的准备。于是他们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