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节 川藏道朝廷设茶行 滇藏道流寇课重税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当姚金带着占城王与一干华商以夺人眼球的气势横穿中南半岛向着昆明进发的同时。另一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队伍也渐渐地靠近了云南重镇大理。与姚金等人惬意的水上之旅不同,眼前这群马队则是穿梭在高峰耸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岭、河流湍急的群山之中。此处乃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这些高山平行排列,峰险谷深,山顶海拔四、五千米,与谷底的落差也多在三、四千米。到处悬崖绝壁,深沟飞瀑,当地俗语这样道:“仰看山接山,俯看江如线。”不过就是在这些高山深谷中来自滇西的马帮开拓道路,跋涉前行,踏出了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而促使人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开启这一古道的动力,正是中华的特产——茶叶。

  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世代生息与此的藏民历来以肉类糌粑为主食,蔬菜水果十分匮乏。早在汉茶进藏之前,藏民通过采集树的树叶或某种植物的根茎,以土碱熬制代茶。吐蕃中期时来自唐朝的茶叶开始陆续进藏。由于茶叶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闻起来能令人愉快兴奋。更重要的是它能溶解脂肪,有肋于消化肉奶类食物,这使得藏民一旦接触到茶叶,便被它的芳香及助消化的功能所吸引。此外,高原的气压较低,人体的水分蒸发作用强烈,血管的膨压增大,喝茶还可以增强血管的抗压能力。因而茶叶先是作为宫廷药用,继而成为上流社会饮品;渐渐传播到民间,先是家中男子享用,妇孺不得。所以藏民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口头禅。汉族也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记载。由于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植茶树。因此茶叶在高原上是十分珍稀的。百姓家总是将茶熬过一遍又一遍,最后连茶叶渣也嚼了吞下,或熬煮在粥中,丁点儿不舍得浪费。

  正因为茶叶是高原民族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自唐朝起,中原的历代政权都会开“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甚至将茶叶当做一种重要的政治筹码来使用,遂对茶叶生产出售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既垄断茶利又以茶治边,所以又有“以是羁縻,贤于数万甲兵”之说。因此唐朝才会以一本《茶经》换取回纥的千匹良马。宋朝才能通过“不给茶”战略迫使西夏的元昊降顺。然而对于川、滇地区的茶农、茶工、茶商,连同背夫骡帮、某些中介机构,所有以此谋生和盈利者来说,嗜茶如命的藏民族等高原民族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无论中原的政权是否同意“互市”,无论中原的政局如何变化。“茶马古道”这条用生命连接的绿色古道依旧还是会生生不息。正如眼前这一队队穿梭在险山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