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 窥华军孔代大开眼 闻事迹众使哀圣女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一连数天悄然随行的中国使团,都像这般成了孔代军团上下茶余饭后的头号谈资。向来喜好浪漫的法国人竭尽夸张地形容着到访的东方客人。而面对底下士兵和下级军官们乐此不疲的谈论,军团上层的指挥官们则抱着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加干涉。原来,孔代军团先前在巴黎城外与两支王军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交锋。最初,孔代军团以其一贯的速度和主动性先行击溃了其中一支王军。可当他们挟胜势扑向另一支王军时,却遭受到了顽强的阻击。指挥这支王军的正是孔代昔日的战友色当公爵杜伦尼。杜伦尼十分了解孔代作战的特点。因此他并没有像前一支王军那般被打个措手不及。稳扎稳打的他预先占领好阵地挡住孔代的进攻路线,保护住宫廷的安全。“三板斧”过后,眼看不能速胜的孔代,只好拨马回巴黎,以安抚那里不稳定的民心。就在孔代撤退的间隙,杜伦尼乘机发起了突击。他离开了自己的阵地,快速行军,将孔代军团的主力、巴黎城以及孔代本人隔开。并趁势夺取了巴黎城,取得了王军的首次胜利。

  巴黎城下的失利,给起义的孔代军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士气也随之一落千仗。而今中国使团的到来,让士兵们暂时忘却了战败的沮丧。军团上层指挥官也乐得看到士兵们在不经意的调侃中恢复士气。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使团中根本没什么波斯美女,也没有一千零一夜似的挂毯。倒是有几个书呆子,没事总缠着他们的孔代殿下。

  面对如此大煞风景的事实,孔代本人倒并不介意。相反,他十分乐意同杨绍清、顾炎武还有博雷利等学者进行交谈。与这个时代只知享乐的贵族子弟不同,孔代对东方的兴趣并不只停留在女人、丝绸、美食之上。他所关心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科学、政治与军事。特别是在见识过中**队性能优良的火枪之后,他敏感的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欧洲战场上的火枪兵将彻底替代现在冷兵器兵种,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兵种。而当他从杨绍清口中得知,中国人在数年前就已经进行过多次数万人规模的纯火器会战时,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其实不仅是孔代对中**事实力感到敬畏。惠更斯等人亦深刻感受到了中华帝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这些欧洲学者虽都不懂军事,但对武器进行研究改进一直一来都是各国皇家学院的主要课题。伴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近百年来欧洲人终于逐步在武器上赶超了东方世界。从勒班陀海战到维也纳战役,基督教世界凭借着其在热兵器上的优势摆脱了人数上的劣势,逐渐在与东方异教徒的战争中占起了上风。然而正当欧洲人满心欢喜的想要用他们的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