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剪羊毛王公开财路 窥资源沙俄又探手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到了女皇赏赐的大量财物,还从汉地带来了一大批绵羊。这种绵羊肉质并不鲜嫩,却及极能长毛。起先草原上各部落的头人并没将这些“御赐绵羊”放在眼力。在他们看来,草原上有的是羊,汉人送来的羊谁稀罕。其实不仅是那些头人,就连吴克善本人对此亦觉得纳闷。直到半年多后关内的“纱荒”突然刮到了科尔沁草原。短短几个月内羊毛价格一涨再涨,很快就成了草原上比马匹更贵重的商品。此时的吴克善这才真正明白了女皇赐他绵羊的用意。

  而向吴克善提供绵羊的正是鼎鼎大名的香江商会。因此就像是早有准备的一般,他们不仅在第一时间与科尔沁部牵上了头,还极其细心地为这位王爷安排好了销路。科尔沁部所要做的只是把羊毛收上来交给香江商会,然后收钱就行了。而香江商会则将收购上来的羊毛先集中到通辽进行粗加工。然后打包顺着辽河一路运往沈阳等城的纱厂,进一步将粗羊毛加工成可以用来织布的毛线。成品的毛线再流入燕京、天津、青岛等手工业作坊发达的北方城市,通过纺织女工的巧手被织成一匹匹昂贵的毛织品。它们中的一部分会通过京杭大运河被销往中原地区;一部分则通过天津、旅顺等港口出口到朝鲜、倭国等气候寒冷的国家。另有一小部分则悄悄回流到了草原,成为蒙古王公贵族身上鲜亮的衣装。当然这时候它们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当初它们离开草原时的价值。

  毫无疑问,羊毛交易就像是一剂强心针一般让饱受战乱蹂躏的北方地区迅速繁荣了起来,又像是润滑剂一般缓和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前紧张的气氛。而这条由香江商会与蒙古王公们联手开启的羊毛之路,也让渤海自此有了另一个别称——羊毛海湾。

  当然,就夏完淳来说他并不十分清楚羊毛贸易对中华帝国的重要意义。只是隐约觉得无论是朝廷、商会还是科尔沁的蒙古贵族都十分重视这项贸易。自己在此驻守与其说是为帝国护卫边疆,更像是在为羊毛商人们护卫自家后院的牧场。

  正当夏完淳下意识地皱起眉头之时,不远处的高地上又冒出了一支长长的商队来。通过望远镜,夏完淳能清晰地观察到对方的人数和规模。显然从他们的服饰来看,这应该是一队来自北方捕鱼儿海(贝加尔湖)的马帮。虽然草原上秋季的剪毛节早就结束了,但依旧会有这样的马帮络绎不绝地从北方陆续赶来。这些人大多是大漠深处小部落的牧民。消息闭塞,也没有王爷、土司来管辖。一般部落都会选几个代表将部落所产的羊毛、羊油、兽皮等物品运来这里,与商人交换茶、盐、布匹等日用品。既然没了王公头人们在中间盘剥,这些牧民的出售的物品自然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