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峰会罗威细进言 债台筑英伦局势乱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怎么,罗商务觉得有什么问题吗?”陈家明抬起头饶有兴致地问道。已经在欧洲工作了近四年的罗威现在已是商会中公认的欧洲通。因此他的建议在陈家明眼中颇有参考价值。

  “回会长,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属下只不过觉得大家对这次会议显得十分乐观,认为只要把方案一提欧洲方面就会全盘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商会带着这样的想法来主持这次的会议,属下恐这次会议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罗威口气婉转地进言道。

  “哦,何以见得?”眼见罗威说得严肃,陈家明不由地也跟着认真起来。

  “回会长,欧洲人的处事方式与我中原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原人讲人情,欧洲人重法理。例如巴伐利亚的某位贵族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同时会向教皇军团与新教军团提供骑士来作战。只因为他瑞典也拥有封号且每年能从瑞典国王那里支取俸禄。这事若在中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中原自古以来就讲究‘忠义’。中原的将领在遇到相似的情况时往往会考虑哪儿一方占据义理从而决定效忠于该方。至于接受敌方的俸禄出兵攻打本国的作法,更是会被世人唾弃为不忠不义之徒。但在欧洲这样的做法非但不会受到非议,反而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举动。因为在欧洲贵族看来他这是在依照契约办事。如果他没有向瑞典提供兵员反而会被其他欧洲贵族视作背信弃义。”罗威比画着解释道,希望借此能让陈家明明白欧洲与中原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这我也明白。欧洲人重视契约的脾性天下皆知。可这又与这次的会议有什么关联呢?”陈家明不解的问道。确实,欧洲人的为人处事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华的传统格格不入。不过这些年东西方在商贸、学术上的交流,多少弥补了些双方的隔阂。因此陈家明并不认为文化上的差异会影响到帝国与欧洲各国的合作。

  “回会长,了解欧洲人的脾性是一回事,根据欧洲人习惯与其打交道则是另外一会事。现今商会的骨干之所以会自信满满地认为欧洲人一定会接受我们的提议,是因为欧洲上层的不少贵族乃至王族与商会都有金钱上的往来。通俗点说,就是他们都欠着商会的钱。但是如果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这些欧洲国家就此顺从地照商会的计划行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罗威加重了语气道:“正如先前所言,欧洲人极其重视契约,所以一旦达成协议他们就会严格按照契约办事。可如果是协议中没有提及的事,他们就会理直气壮地予以拒绝。如果依照中原的习惯,事先不言明条件就给予欧洲人各种优越的条件,然后指望日后他们能投桃报李为商会做事,那多半是要打水飘的。因为在欧洲人看那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