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明崩溃的诱因――弘光太子案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掌中枢,一无筹画,日以锄正人引凶党为务。”马士英尚不肯罢休,他虽已大权在握,但反对者也多,所以想借此机会整倒政敌。三日后在午门外进行审讯,高梦萁、穆虎招认诈伪,下交刑狱。马士英令司法部门继续深挖挖此案背后的主使人及附和者,意欲再兴冤狱,遭到众臣抵制。当时朝中颇有权势的大臣如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何腾蚊等人接连上书,劝朱由崧对此案要慎重处理。而朱由崧只信马士英,对忠言执意不听。

  朱由崧本就是无能之辈,和死于李自成之手的乃父一样贪杯好色,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崧性闇弱,湛于酒色声伎”,朝政掌握在马士英、阮大铖手中,“二人日以鬻官爵、报私憾为事。”早引起众臣不满和抵触。朱由崧对马、阮作为并非不知,也有过罢意,“欲令士英避位。士英佯引疾,而赂福邸旧奄田成等向王泣曰:‘上非马公不得立,逐马公,天下将议上背恩矣。且马公去,谁念上者?’王默然,即慰留士英。”

  太子案的升级正是此背景下政治斗争、派系倾轧的缘故,此案风云再起后,真假忽然模糊了,“南京士民哗然不平。袁继咸及刘良佐、黄得功辈皆上疏争。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为名。一时真伪莫能知也。”到后来,朱由崧亲自出面澄清,但为时已晚。“王亟出狱词,遍示中外,众论益籍籍,谓士英等朋奸,导王灭绝伦理。”

  除太子案外,同时间还有另一件颇为轰动的童妃案。一位童氏女子至京,自称为福王之妃,朱由崧拒不召见,交付锦衣卫监候。童氏原是一宫女,洛阳被清军攻破时,童氏逃到尉氏县,与福王同居并生有一子。福王南下,童妃与太妃均各自失散。福王即位后马士英从河南迎回太妃,现在这位童妃又自动上门认亲。广昌伯刘良佐上言:“童氏必定不是假冒。”连马士英也认为:“如果不是关系真情,谁敢自称是陛下的王妃?”福王始终既不见面也不回应,令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审讯。童氏详细书写入宫的年月,以及与福王相遇别情,甚为详细,请冯可宗呈交朱由崧阅。冯可宗却因此被撤,改由屈尚忠审理。屈尚忠对童氏严刑拷打,童氏不久便死在狱中。这两桩案件,使得一时之间“中外哗然。”

  当时,南明诸将以镇守荆楚的左良玉实力最强,“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最为马、阮所忌。“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曾为左良玉监军的御史黄澍回京后,因弹劾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