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二节 生歧义刺皇案拖延 为案情督察司采证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正如郑琨所言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职责。对于身为检察官的符晓秦来说,他的职责就是代表国家进行公正的公诉。然而自从接手皇室遭刺一案之后,符晓秦却深刻地感觉到要做到这一点是一桩多么艰难而又辛苦的事。需知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秤,对事物的衡量既取决于客观事实,亦受着个人情绪与道德观的影响。因此当十十个来自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职业的人同时端坐在公堂上对一桩案件朝廷裁决时,其裁判的效率自然也就要比由判官一己的判断来得低得多。而这一点在皇室遭刺一案的审理上则似乎显得尤为明显。

  洪武十年农历八月二十五,皇室遭刺一案正式于京师大理寺衙门开庭。期间督察司衙门与董志宁等状师大约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有关五十七名嫌疑人的各项证据一一递呈展示。面对如此详尽而又繁多的证据,原本以为能很快做出判断的陪审团内部立刻产生了异议。而随着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的辨认日渐深入,陪审团的分歧也随之愈演愈烈起来。一场在外界看来毫无争议可以速判速决的案件,竟出乎众人意料地从九月一直审到了腊月。眼见着年关将到,案件的审理又多次陷入僵持状态,大理寺不得已之下只得宣布暂时休庭,直到来年开春再行审理。

  面对这场跨所度的审判。符晓秦在无奈之余倒也十分理解陪审团的苦衷,在中华朝刑事案件一般由陪审团进行事实审,法官进行法律审。借以通过双方的相互影响、交流,来保证司法判断的公正性。毕竟要收买影响2个人,比收买影响个人显然要困难得多。而同样的要让2个人同时作出相同的决断亦非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控辩双方同时都能取出切实充足的证据,又都能为自己的委托方作出有力的辩护。人们的情绪与判断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正如此次的皇室遭刺一案,陪审团从最初的义愤填膺,到后来的长吁短叹。再到现在的争执不休,无不受着控辩两方代表的影响。

  想到这儿,符晓秦不得不对自己的对手董志宁打心底里产生了钦佩之情。首先,董志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接下此案为嫌疑人辩护,就足够让符晓秦佩服他的胆气。而他与一干状师能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收集到如此详尽而又细致的资料,更是让符晓秦等人敬重他们的敬业精神。不过佩服归佩服,敬重归敬重。对符晓秦来说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才是自己的首要大事。更何况,能在公堂上与董志宁进行较量亦非是一桩能激起人斗志的事。

  想到这里,符晓秦不由得打起了精神向一旁坐着的傅以渐问道:“傅大人。后天开庭的文书资料准备得怎样了?”

  “回大人,吾等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