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六节 孙特使古寺劝李淏 金判书夜访说施琅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在儒家的历史观中“天命”和“民心”是君王统治合法性的最重要标准。就算是杀兄弑父、屠城灭族、坑蒙拐骗的十恶之徒只要是得了“民心”那他就是“天命”所归的天子。之前的种种劣迹都能一笔勾销转而“以德配天”。正是认为自己深知其中原理,所以李淏当初才会毫不犹豫地毒杀自己的哥哥。因为他知道惟有除去了哥哥他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王,成为王这后他就能施展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要通过他的治理使国家富强这样就能得到“民心”。有了“民心”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有人再去计较,因为人们的眼中只剩下了圣明的王,而不是篡位的林凤君。

  事实上,当李淏才登基不久还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圣王”。各种扑面迩来的赞美之辞甚至让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当之无愧的救世主。然而当李淏真的想要施展心中的抱负之时,一切却都改变了。先前吹捧其为“圣王”的士大夫们却并不接受他这位圣王所提出种种治国方略。更让他至今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呕心沥血地富国强兵,换来的是百姓的造反,而他的弟弟现在将国家拱手出卖给中华帝国,百姓却拍手称快。巨大的反差让李淏始终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民心可能就是让老百姓能活下去,能享有温饱吧。”职克咸在迟疑了半晌后如此回答道。这或许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回答。但孙克咸觉得这却是最适合于李淏的回答。

  “活下去?温饱?就这么简单?”李淏抬起头不解地向好友问道。显然孙克咸的回答同李淏印象中那些大臣们的回答有着很大出入。

  “是的。不过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孙克咸轻轻缀了口茶后道:“事实上让百姓能享有温饱远比富国强兵建立不世功勋要困难得多。君王一声令下就能顷一国之力打造百万大军,大笔一挥就能从民间收取大笔财富充实国库。你瞧,富国强兵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然则,君王又何尝能保证每一个臣民都能吃饱穿暖。须知这世上有着太多的天灾人祸,而这些又怎是君王的一道圣旨能轻易化解的?”

  孙克咸的一席话语直说得李淏哑口无言。在沉默了好一会之后,他终于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似地仰声长叹道:“克咸,你说得对,我是做了一场梦,一场黄粱梦。只不过这梦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了一些。”

  面对李淏的一声长叹,孙克咸不无感慨地补充了一句道:“其实我刚才的那段话是女皇陛下说的。陛下常说无论出于何种良好高尚的目的,如果一项政令在发布后会使多数人受累,那这就是一项有问题的政令。如果富国强兵是让天下百姓勒紧裤腰带吃糠菜,那这样的富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