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六节 进书房黄首相坐镇 访相府陈会长求援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这一夜南京的天气显得异常的闷热。大多数人在这样湿热的夏夜里都没能睡个安稳觉。更何况外头马车的轱辘声仿佛一夜都没有消停过。直至翌日艳阳高照一切才似乎又恢复到了原先的平静。

  或许是前一日旅途劳顿,亦或是女皇不在京师无须上朝。总之前一夜黄宗羲倒是难得睡得异常的香甜。待他一觉醒来竟已是日上三竿的时辰了。不过这并没有打乱他的作息。在享用完一顿清淡的早膳后黄宗羲照例来到了自己的书房。幽静的书舍乍一眼看上去几乎就像是用书本垒成似的,从经史典籍到天文地理种类之丰富简直堪比图书馆。当然在如此众多的藏书之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来自欧洲的书籍。事实上。早年还在舟山蛰伏之时他就已经开始涉猎西洋学术了。特别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当时的黄宗羲在中原也算是学贯中西的人物。只不过,而今西学早已不是文人士大夫业余消遣的读物。而黄宗羲本人也谋身朝堂很少再有精力去做学术上的研究。

  可正所谓时世造英雄。人的思想,对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同其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有着潜移转化的关系。这一点黄宗羲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过黄宗羲目前的立场与经历虽然同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他有着天壤之别。但在中西学术的认识上他却殊途同归的得出了“西学中源”的论。

  所谓的“西学中源”,即认为从西洋传入中原的诸多学术,特别是天文、数学、格物等自然科学的起源其实都在中国。依照一些儒林人士的考证,古代有羲促、羲叔、和仲、和叔等人将中原的学术与文明向四方传播。其中东、南是茫茫的大洋,而往北则是严寒的雪域,因此唯有前往西方的和仲一直没有受到阻碍。西洋人从和仲那里得到了来自中原的知识。但中国本身却因秦皇焚书坑儒损失了大量的书籍使得许多知识就此失传。幸运的是千年之后,和仲的后来带着失传的“书器”再次回到中原复兴华夏。至于这个和仲的后人嘛,当然就是当今的圣上弘武女皇陛下。这从女皇的“天学”和“西学”相通却又更胜西学上来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对于这种流行于中原、华北地区的西学中源论。身为此论中心人物的孙露一直采取的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毕竟连她自己也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清楚自己的来历与自己所带来的这些后世科学理论的出处。与其说自己的是得了《天书》、神谕。或是像一些百姓所传闻的那样说自己是王母娘娘、玛祖娘娘之类的转世。这种“和仲后人”的说法好歹也算是符合逻辑的一种解释。毕竟《尚书》上面确实有相关事件的记载。虽然这些记载看上去更像是“远古”的传说。

  当然孙露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