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六节 玻意尔书信聊中华 听介绍洛克谈看法 黑色柳丁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度认为那是完美的专制政体。女皇却不置可否地微笑说。中国人确实已将专制政体发挥到了极至,我本人也坚信这世上找不出能比天朝制度更为完美的专制政体,但‘完美’地另一层意思就是无须创新。亦可理解为‘死亡’,正如就算现在有一个国家完全按照中国的模式执行专制政体最终走向的结果也只是像明帝国那样崩溃而已。显然弘武女皇的这段话足以驳倒现在欧洲任何一个专制政体的支持者。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奇怪既然弘武女皇如此厌恶专制政体那她又为什么要登基称帝王。这样的疑问也曾有荷兰学者当着女皇的面提出过。女皇的回答却是,中华地人民需要一个君主所以朕遵照他们的意愿登基称帝。约翰,你或许会说这是一种诡辩,但我却要说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智慧。毕竟要让一个拥有五千年专制历史的国家突然转变成共和制度是对民众传统信念的一种挑战。任何一个明智的政治家都不应该去轻易挑战这一极限。

  不过矛盾始终还是存在的,毕竟议会、宪法、市民自制这些制度与理念在中国传统的制度中从未出现过。虽然这些制度帮助中华帝国解决了传统政体中的一些致命弊病。但中国人地自负让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受到其它国家制度启发的事实。或者更为确切地说中国文人骄傲的认为华夏文明是这世界上唯一高等的文明,一切事物都已包含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之中,根本用不着我们这些‘蛮夷’来教授他们什么。为此中华帝国的学者们千方百计地想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学说中找出相关的蛛丝马迹以证明中华帝国目前的体制乃是受了华夏上古文明的启发。诚然他们从古代文献中寻找出的实例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断章取义。但就纯理论研究上来说,中华学者们对宪政制度的论证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同欧洲一样中华学者首要论证的也是国家的起源。对此中华的学者引用了古代法家学派的哲人管子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配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弱孤弱,不得其所。古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是故国之所以为国者,民体以为国。’这段话与霍布斯先生通过‘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假设,推导出集体订约,组成国家,将个人的自然权利交给君主的结论极为相似。虽然一些中国文人也指出不管是管子还是中国的其他圣贤都没明确地提出过‘缔约立国’的说法。但以洪武女皇为首的南方文人却认为就算没有确切的成文契约。中国也存在着‘君权民授’的不成文传统。证据就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