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小小一个乡绅而已,搞什么三辞三让啊!_人在红楼,柯学破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风光,但不是好当的,村民之间难免口角之争,为水源,为地基,为田地,为家务事,一天到晚都要断公道。

  更何况他这么年轻,村民能服他?李老爷听闻,蹙眉思索,“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德行之人与年纪多寡,有无功名有何关系?”

  你给我玩礼记是吧?

  冯渊躬身,没有抬头。

  这几天一有闲暇他便在翻书,晚上点油灯都在看书。

  或许是穿越原因,对于两个世界都存在的书籍,他记忆力特别惊人,只扫一遍就能记住。

  并且能明白其中意思,所以除了大景朝律法外,他也刻意翻找两世都有的书籍来看,其中就包括《礼记》。

  他在脑中闪回着翻书时候的文字,思索着如何回击,片刻后缓缓开口道:“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如今我即将弱冠却没有功名,以后考学不免离家千里,乡中事务难免无暇顾及,李伯父您看?”

  另请高明四个字,冯渊倒是没有说出口。

  毕竟乡里人来这么多,要照顾双方面子。

  只是他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每个年龄段有自己该干的事情,我现在该干的事情,娶妻妾妾妾妾妾妾妾妾妾妾妾妾生子,考功名。

  李老爷想了想,点点头,他倒忽略了这些问题。

  难得找到有德之人可以接替乡里事务,他心里光顾着窃喜去了。

  他也明白,冯渊这个年纪,外出考取功名,也确是个问题。

  那京都山高水远,求学而去,不觉间便耽误几年光景去了。

  只是这说出去的话岂有收回来之理。

  李老爷眼睛咕噜转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之前在等待主事们来时。

  李老爷在与王老仆、鸳鸯两人坐院子聊家常的时候。

  鸳鸯便提到了他家老爷,昨天送出去那二十两银子的事。

  细细问来,李老爷大为震撼,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他太和乡读书人都没几个,哪来什么仁德之人?也不是什么仁德之所,但要是冯渊在这里,太和乡便有了仁德二字。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个位置冯渊接定了。

  李老爷也没给解释,就那样看着冯渊,眼神很是玩味。

  冯渊听闻嘴角抽了抽。

  这老爷子意思,治国先必齐家,家里都没教好,就去教别人,没有这样的事情,而真正的德行君子,都不用出家门,德风都会推到全国。

  对方脸上就差刻着你别走,去考什么功名啊?我给你举荐上去得了。

  只是可惜,大景朝为了防止朝堂与地方乡绅勾结,形成家族式官员任人唯亲,取消了乡绅直接举荐学子到朝廷为官的资格。

  不过也为了地方能向朝廷输送德行兼备之人,保留了乡绅向县学或府学推荐学生的资格,有了士绅推荐,才有资格入学官办府学机构。

  只是进去身份也只是学生而已,要得功名还是要考试。

  只不过官学老师学问厉害一点,背景厉害一点,往往有途径帮忙打点关系,这也属于隐形好处。

  冯渊见实在难以推辞,真心鞠躬一礼,“李伯再三邀约,我实在难以推辞,只是。”

  几个村里主事也出来打圆场,“冯公子,你真就是那德行之人,我们都认可了,你就答应了吧。”

  李老爷抬手,“贤侄,你就别再推辞了,我提前答应你,如果你到时候要考取功名或离开太和乡去往别处,我绝不阻拦。”

  冯渊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漓阳县府衙,衙役口呼着号子,匆匆跑进后院,对着小屋行了一礼,“启禀大人,漫月乡苏家公子,苏明死了,说是冯渊所杀。”

  何明光“嘭”地一声打开门。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