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26章 宫变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噶尔人肯定还是要打的。

  让他们打去。

  按约定这两城本来划给准噶尔,可如果阿木伦直接归附大明,那这事就不好说,而如果准噶尔还打不下来,那就更不好说了。

  “准噶尔人估计气的跳脚!”文安之笑道,跟着皇帝西巡在外一年多,如今眼看着要开春了,皇帝也没半点提回京的事,文安之倒也不急了。

  这西域风光也不错,天天还有牛羊肉吃,就是缺少蔬菜,只能喝茶和蘸点野韭菜花酱、腌黄瓜啥的吃。

  文安之也很清楚皇帝为什么非呆在西域,不是贪玩图乐,而是这一战对大明至关重要。

  曾经大明放弃了嘉裕关以西,转眼百多年过去了。

  这一次如果皇帝的战略能够成功,那么大明将真正重返西域,先灭叶尔羌再灭准噶尔,甚至要把布哈拉和哈萨克都给再分裂削弱,那么到时侯,大明就将成为西域最强的一方。

  就能够安稳的在西域重新立足,以后大明的西疆就在遥远的天山,甚至是河中,或是夷播海,恢复到汉唐西域旧疆。

  随之而来的还会是西域丝路重开,甚至直接把沙俄真正压制到东欧。

  这一战打好了,未来大明二三百年的西疆格局就定下了。

  这个事情,朱以海亲自做,当然会比留给后面的皇帝做强,朱以海不做这件事,只怕以后的皇帝就做不了了。

  “太子来信说这新亲政的鞑子顺治想要南侵,正在鼓动科尔沁等各部呢,太子想前往赤峰坐镇,甚至想去沈阳,文先生觉得这个事如何?”

  文安之也是知晓皇帝点了陈潜夫黄宗羲等四家大臣女子入东宫这事,知晓皇帝对太子格外的信任看重。

  但就这个事而言,他觉得太子有些急。

  急于立军功。

  太子年轻也很聪明,但确实是缺少些军功,太子急切想立军功的想法,他也能理解。

  但做为首辅,他还是认为皇帝如今在西域坐镇,太子还是当安心留守北京。

  “鞑虏今年就算会南侵,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动静,更大的可能还是袭扰两辽,朝廷只需要按着先前定下的策略,积极防御便可,以如今鞑虏的情况,我们不急着远征北伐,他们比我们更急,以静制动,鞑子拖不起,拖的越久,科尔沁等诸部只怕会越离心离德,他们自己也养不起现在那些人。

  而如果南侵,他们现在也不是当年的努尔哈赤和黄吉台,我们也不再是天启崇祯时的情况了,以逸待劳,可以打的他们头碰血流,他们多撞上几次墙,不攻自溃。”

  朝廷对建虏的策略很简单,先把两辽的篱笆扎紧,然后招抚蒙古,削其羽翼,甚至用漠南漠北的蒙古人,以及野人女真等去消耗围逼建虏。

  穷困之术。

  驱赶蒙古女真这些鹰犬去撕咬围逼建虏,不让他们安养生息,迫使他们南下犯边,而大明在两辽以棱堡、御营等组成反击力量,以逸待劳。

  这样子的打法,建虏根本撑不过几年。

  到时等他们彻底崩溃了,再来他犁庭扫穴一剑封喉,彻底灭亡。

  “嗯,那就让太子安心在京留守监国,建虏区区苟延残喘的溃败之寇,用不着他出马。”

  “告诉太子和留守朝廷,想办法给西域这边多迁移些移民过来,关西七卫和伊州现在都缺人,很快,西州和庭州相信也会成为空城,都需要大量的新移民。”

  文安之笑道,“当年太祖迁移五十万户入甘肃,这次只怕得准备百万户迁移西域,才能真正完全控制西域。”

  “那就迁,来了就给田,一户给五十亩耕地,免其十年田赋和丁银,朝廷负责路上一切开销,还要再给他们笔安家银,朕相信,总会有人愿意来的。”

  大明一亿多人口,穷人始终是占绝大多数,多数人没有田地,或只有极少量田,甚至是一些处于偏远落后的山里山上等,只要移民的条件够好,还是能够吸引那些人出去的。

  想想福建人不惧风浪,下南洋谋生,不比去西域风险大?

  都是为了生存,只要朝廷能够提供足够的保障,加上足够高的福利,特别是能分到足够多的田地,朱以海相信还是有许多人愿意的。

  真正反对的其实是地方上的豪强士族地主们,但朱以海并不会理会他们的意见。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