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72章 封建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皇帝和太子都不在京,加冠礼由内阁首辅、首席总理大臣文安之,以及皇家大宗正唐王朱聿键以及留守监国皇太孙朱振烨一起主持见证的。

  皇太子北伐征剿建虏,皇帝在他出征前,特颁诏书,册封了皇嫡长孙朱振烨为皇太孙,并让他代替太子留守北京监国。

  才一岁多的皇太孙,立的有些早。

  但皇太子出人意料的统兵北伐,皇帝立嫡长孙为皇太孙,留守监国,倒也说的过去。

  加冠后的汉王,也就紧接着完成了大婚。

  汉王妃是由皇帝早就亲自挑选好的,同样来自天子从龙元勋,乃是原内阁大学士沈宸荃之女,也是宁波人。

  不过沈宸荃是文臣,与张煌言相比,职位、家世等倒都差不多,但张煌言在军方关系也很强,本身现在也是两广总督,尤其是皇帝还给太子纳的几位太子嫔,更都是顶级文武功勋。

  加冠,大婚。

  接着便该考虑授封就藩了。

  皇帝诸子中年长的也就太子和汉王,其余最大的也才七岁,他们授封就藩还早。

  关于太子如何授封就藩这个事情,朝廷现在有不少意见,但明显皇帝早有自己的打算。

  直接把汉王召来青海。

  “让你就留在青海建藩就封,你可愿意?”

  “青海是个好地方,儿臣都听父皇的安排。”

  关于皇子分封之事,朱以海考虑了好几年了,蒙古、元朝那种分封制度,是有很大缺陷的,必然导致分裂,中央与藩王不出三代肯定就会有叛乱,不利于中央集权一统。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设立的那套宗藩分封制度,主要是分封各地,甚至分封一些在边塞,有多位塞王,有屏藩中央之意,可也有些权势过大,尤其是兵权这块,后来靖难之变也说明了这政策的巨大漏洞风险。

  而朱棣自己夺位成功,所以几乎推翻了朱元璋的分封制度,收回护卫等,直接让藩王在地方养猪,既限制削夺了藩王们屏藩中央,为国出力的作用,也让国家财政负担巨大,尤其是在中原的那些藩王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不断的分封,俸禄压力大,而且还容易侵占军田民田压迫百姓等。

  不过朱以海也看到了朱元璋的养子沐英的沐氏家族镇守云南近三百年,带来的积极正面的作用,虽说到崇祯时,沐氏占了云南官面上三分之一的田地,多有不法,是个大土司,但在维持大明朝廷中央权威方面,还是非常积极的。

  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很重要。

  他既不希望分封的皇子们将来造反,或是他们的子孙造大明的反,也不愿意关在地方养猪。

  他也不喜欢唐朝那种把皇子皇孙全关在京城,养在五王院、百孙院那种做法。

  思来想去后,朱以海打算让汉王吃点苦,给他安排个边疆之地,划一块封地,给予一些有限的兵权,主要给他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