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历史、文化、七色火焰会议(2合1)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历史文化七色火焰会议(2合1)

  与后世国内大部分的历史人文馆略有不同。

  在着重于中华本邦史外,大明皇家历史博物馆也有世界各国多种多样的文物,显示了大明天下无敌的气概。

  在中华本邦文物中,自龙山文化起,各种各样的陶器、玉器、漆器便有相当数量,殷商秦汉各代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可以说,稀粥站焊各领风骚,喂糖送圆不拘一格,各种现代工业的残次品争奇斗艳,那是相当的精彩。

  但反过来说,朱富贵让【诚信古玩店】小二黑给整的这些文物,还真不是胡扯白咧,基本上都是后世陆陆续续考古的重大发现的复制品。

  很多人以为,一个宋人一定要比后世的学者更了解汉代,一个明人一定要比后世学者更了解唐代,甚至是司马迁比后世学者更了解春秋。

  这种观念未必是正确的。

  实际上,由于考古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或者说的粗俗一些,随着挖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文献流通的方便,在近代以来考古学是有及大幅度提升的,后世的学者对于以往历史的了解在很多方面远高于前人。

  比如说司马迁见到的《论语》,便远不如后世学者从古墓中挖出来的《论语》更加贴近孔夫子原版。

  甲骨文的发现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十九世纪末之前,中国古人对这种三千年前的古文字一无所知。

  而在后世,小学的孩子都知道,甲骨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种文字。

  同样的,还有秦坑兵马俑,在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千米的地方打井发现真人大小陶俑之前,这支尘封两千多年的无言大军亦并不为人所知。

  陶俑殉葬当然知道,但真没有人想象过,祖龙这个老男人居然丧心病狂搜集了如此之多,如此之精良,如此之宏大的手办军团。

  而在大明皇家博物馆中就展示了一个小型的秦兵俑坑。

  莫白也好,其他一些参观的军人也好,就这样隔着玻璃与这些两千年前的老秦军人对视。

  这一刻,仿佛跨越了悠悠岁月,那悠扬的秦腔与古老的战歌在这些大明军士的耳边响起。

  这一刻,相比于精神的传承,这些文物的真与假,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了,从许多角度来说,这些东西都是真的。

  因为真正的秦俑就被封存在骊山,等待着大明恢复中华之后将它们重现天日。

  到那时候,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大明皇家博物馆的收藏有任何质疑,只能深信,这些陶勇就是当年大明皇室从骊山得到的。

  只不过当时的大明皇室认为,此秦俑为中华瑰宝,在发掘技术尚不完备前,不能进一步发掘,以免先人留下的财富蒙受破坏。

  这实际上也是后世考古工作中的一大遗憾。

  七十年代发掘出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