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读者来信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色的一角。

  朱富贵不喜欢美国,但不会和美元过不去。

  捡起信封,里面一共有30美元。

  3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按照官方统计,以黄金为参照物,160年间美元贬值了30多倍。

  也就是说,这30美元放在后世相当于六七千块钱,差点就是一个白银盟了。

  这让朱富贵不禁咋舌,想不到自己也有这样一天。

  来信只有一个地址,但没有署名,看笔迹似乎是一个女性。

  朱富贵又让亲卫们仔细检查信堆,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结果还真又发现了几个寄钱或者寄小礼品的。

  不过价值都没有超过30美元。

  朱富贵将这几封信取出,命老李太监好好保管,自己有时间的话会一一回信。

  今天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夏志新已经苏醒好几天了。

  在支持疗法和抗生素的帮助下,他的性命被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

  此时,他正躺在铁架升降病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

  脑后的辫子已经在昏迷中被人剪掉了。

  按照护士的说法,病区必须保持卫生整洁,他的这种大辫子里别说是细菌,就是跳蚤、头虱都有一大堆,必须处理掉。

  对此夏志新倒是没有什么怨念。

  看看这几乎一尘不染的房间,洁白如新的被褥,夏志新就知道她们说的或许是实情。

  不过白莲教的妖女,剪了自己的辫子还需要理由吗?

  自从决定远赴花旗国寻子的那一刻,夏志新就没有再打算活着回到故土了。

  很早就获得秀才功名的他,多年来在科举上并未再进一步。

  这些年来,夏志新在福建侯官县老家一边读书,一边开馆授课,教一些孩子蒙学。

  虽然是一个教书匠,但他不是那种迂腐的读书人。

  相反,他非常鼓励学生多走多看,同时也不能小看那些泛海而来的洋人。

  出于敏锐的直觉,夏志新隐约感觉到,华夏大变恐怕就在眼前了。

  有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算得上离经叛道。

  不过夏志新只是潜移默化地透露一些,个别有悟性的孩子还会理解。

  尤其是一个叫做严宗光的孩子,学识拔尖,思维活跃,许多见解便是令他这个先生也觉得相当有启发。

  但夏志新万万没想到,这个严家大郎只是个理论派,而自己的亲儿子却是个实践派!

  去岁,时年16岁的夏敏忠科举不顺,提出想去上海去见识一下父亲口中的西学,夏志新是一口同意的。

  可不曾想,这一去,便是再无归期。

  想起那日儿子从上海寄回的家书上,以血书写的“孩儿不孝”四个字,夏志新便又忍不住老泪纵横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病房的门被人吱呀打开了。

  一个提着食盒的小伙子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夏先生,今日又还早,不如再睡一会儿?”

  “是莫小哥来了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