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一六章 交易_跃马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之人统帅范阳和平卢两军,他要告老辞官云云。还说自己全力为陛下效忠,在前方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但最怕的便是小人在身后捣鬼。自己可以死在战场上,但却绝不愿死在背后的冷箭上云云。一份奏折写的情深意切慷慨激昂涕泪横流。

  玄宗当然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原因,杨国忠从安禄山头上挪两万兵额给剑南的事情,玄宗其实是默许的。朝廷实在担负不起两处增兵的费用。大唐虽富庶,但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总不能大部分的钱都用在养兵上,而整个朝廷其他方面却都要停摆了。譬如要为贵妃改造百花园的工程,兴庆宫龙池前几日大雨漫水,需要清淤挖池疏通的工程都要去做。总不能堂堂大唐陛下,连住的宫殿都被水淹了,这成何体统。

  玄宗不去想这些大兴土木的作法是否正确。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奢侈,习惯了住最好的宫殿,看最好的美景,在他看来,这些花销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各节度是增兵的问题上,玄宗只能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各边镇节度都在请求增兵,安禄山显然更为亲密,几乎隔一年便有他的份儿。玄宗之所以同意杨国忠挪走安禄山的兵额,那也是因为杨国忠的坚持以及剑南道确实不得不增加兵额。同时玄宗也想看一看安禄山的反应。如果安禄山不作声,这件事便可糊弄过去,自己也乐的甩手,但现在显然未能如愿。

  安禄山的奏折显然不是真的要辞,而是在耍脾气罢了。玄宗当然也不会允许安禄山告老,因为安禄山并不老,还没到无法效力的地步。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玄宗心目中的安禄山是独当一面的悍将,是大唐东北边境安宁的保证,是自己心目中的朝廷柱石。除了安禄山,玄宗心目中没有任何人选能够戍守东北,让自己高枕无忧。

  但玄宗当然也不能让杨国忠难堪,为君之道便是要懂得平衡臣子之间的矛盾,或者利用这些矛盾为为大唐更好的效力。此前的情形下,玄宗要做的便是既维护杨国忠的威信,也要安抚安禄山的情绪。两万兵额还是要给剑南,因为杨国忠是左相兼兵部尚书,如果他在自己默许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被自己驳回,杨国忠恐怕也要请辞告老了。但安禄山这一面,恐怕需要给些补偿。

  如何补偿?玄宗尚在考虑之中的时候,尚在重病之中的李林甫教人用软座抬着进宫觐见玄宗。觐见中,李林甫给了玄宗一个解决的办法,那便是将王忠嗣所领的河东道节度使的职位交于安禄山之手。

  李林甫的理由很充足,安禄山需要增加兵额对付契丹和突厥人,包围东北边境的安宁,既然朝廷无法给他增加兵额,那么如果将河东道节度兵马交于安禄山手中的话,正好可以让河东范阳和平卢三节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