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三五章 立场_跃马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因如此,两大节度军所辖之地远比大唐其他边镇之地更为安宁,除了王忠嗣的治军有方之外,也是因为这十五万兵马的巨大威慑力。

  而现在,两位官员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给这两大节度兵马换装备,按照正常状况下大唐节度兵马五年一换装的原则,这次换装来的有些突兀。上一次这两大节度的装备全面更换还仅仅在两年之前。王源接手剑南节度使之后便知道了大唐节度兵马换装的原则。原则上每年十大节度兵马中的两只会得到兵刃和盔甲的更新。这样五年下来,十大节度兵马的装备便会得到一次全面的更换和提升。而王忠嗣所属的两大节度兵马提前换装,显然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这次朝廷的决定,那便是这两大节度兵马要打仗了。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而至于为何杨国忠会给剑南道运来这些破烂的装备,王源还是难以索解。这些装备明显是不能装备兵马的,就算拿换装之后的旧武备运往剑南,也比给这些压仓底的破烂装备要好的多。不知杨国忠到底用意是什么。

  不得不说,王源的嗅觉是灵敏的,从两名兵部官员透露的消息中也确实判断出了一些风向。但王源却并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势远比他所想的那般扑朔迷离。这一次朝廷给河西和陇右两节度兵马换装也确实是即将督促这两军展开军事行动。但这其中的台前幕后的具体情形,王源却一概不知。

  实际的情形是,大唐朝廷之中的局势自王忠嗣被任命外中书平章之后便产生了化学反应般的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朝中便形成了以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太子党所支持的王忠嗣三足鼎立的形势。太子李亨付出了整个河东道这个巨大的代价,将王忠嗣调入京城进入政事堂的策略明显是有回报的。在朝廷的事务上,王忠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就对王忠嗣很是宠信的玄宗对王忠嗣表示了极大的信任,王忠嗣的风头大有后来居上盖过杨国忠和李林甫之势。

  对李林甫而言,王忠嗣的入朝从一开始便被视为是太子李亨对自己的反击,虽然李林甫让李亨付出了代价,活生生将河东道挖出来交给了安禄山,但这显然是不够的。面对玄宗对王忠嗣的宠信,病体未愈面临被替代的命运,这种感觉是极难平复的。更何况李林甫心里清楚,一旦王忠嗣在朝中的地位得以稳固,在李亨的授意下,攻击的首要目标便是自己。谁叫自己一直都挺寿王而对太子不屑一顾呢。在太子看来自己是他的死敌,一定是要处之而后快的。

  李林甫多年的政坛经验告诉他,针锋相对未必是一种好的办法,面对风头正劲的王忠嗣,直接对抗一定不是最佳的办法。而自己最近的身子确实不成,也没有殚精竭虑的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