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六七章 发兵_跃马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试验了多种木材之后,王源还是返璞归真选择了竹子打造象座,因为竹子既轻又韧是相比较而言最好的象座材料。在竹象座的外围挂上可拆卸的木盾作为防止箭支攒‘射’的盔甲,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象座的问题解决后,便是人员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办,要想增加承载的人数,只需选择那些身材瘦小体重较轻的士兵便可。剑南当地的士兵大多为瘦小‘精’干的类型,倒也不难筛选。这样象座上便可搭载除驭象人之外的八到十名士兵。

  但因为这些士兵瘦小,不适合用强攻劲弩,且象背上空间狭小,不利于大动作的开弓‘射’箭,只有一种武器适合这些象背上的士兵,那便是轻型连弩。这种从诸葛连弩演化而来的近身弩箭虽然‘射’程较短,‘射’杀距离只在八十步之内。但它的好处是,它安装的是装有十只短弩的箭匣,无需一只只的搭箭,可以减少大量的无谓的消耗时间。在短时间内,两百多头象骑兵可以形成数千只弩箭的一轮迅猛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这种箭匣可以携带多只,轻便而易于携带和安装,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当然,‘射’程太短是它的缺陷,但在作为冲入敌阵几乎形同‘肉’搏的情形下,这种缺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事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利用其最大的优点的同时,付出些缺陷的代价也是王源可以接受的。

  剩下要解决的便是另外一个问题,便是这些战象的装甲问题。虽然身上涂着秘制的汁液和泥土的‘混’合物,可称得上刀枪不入。但这并非说强弩利刃无法伤害巨象。为了保护巨象很够在敌军阵中不至于被蚂蚁啃大象般的围攻致死,故而王源不得不腾出一大部分的载重空间来给战象披上重型铠甲。而既然要披上重甲,王源便做到了极致,他给大象披上的是带着钉刺的重达七八百斤的重型铁甲。这些钉刺长达数尺,铺在大象身上,将大象武装成了一只带着长长的密密麻麻的铁刺的巨型豪猪一般。光是看看大象披着盔甲的样子,都让人不寒而栗。

  身着这样的甲胄冲入敌阵之中的象骑兵,那简直就是一只只绞‘肉’机,当它们冲过人群,后面留下的必是一条鲜血和碎‘肉’铺就的道路,再加上它们背上的连弩手的攻击,简直就是一部移动的杀戮机器。

  这些本是王源压箱底的东西,王源也毫不吝啬的全部携带上阵。而这些象骑兵,即便在和吐蕃作战时王源都没舍得动用,因为它们太宝贵了。一只训练有素的象骑兵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去培养,等他成年之后方可成为象骑兵。虽然这些都是缴获自南诏国之手,但王源知道它们的珍贵‘性’。

  另外此次王源的出征也带着他另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