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四章 经济1_重生之颠覆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科举确实是势在必行,不过,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赵谌道。

  “不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施行科举?”虞允文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以前的科举制度有两个重大弊端!”赵谌道。

  “不知是什么弊端?”虞允文诚恳的请教道。

  他虽然是这个时代的智者,但是他仍旧受到这个时代的制约,他的目光不可能超越赵谌。

  “第一,科举只考儒学,那些学子们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到了地方之后,如何帮助地方百姓发展经济,如何让地方百姓富裕?他们根本没有相关的知识,只懂得之乎者也,这些能够帮助百姓吗?”赵谌道。

  “这……”虞允文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古代科举的重大缺陷,虽然科举制度相比于以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的多,打破了门阀制度对权力的垄断,但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成为地方官员,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本事!

  “第二,科举出身之后立刻便是翰林、县令,这样的官职有些太高了!依我看来,科举之后,顶多是成为吏员,然后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凭借本事慢慢高升,这才是正途,这才有利于国家。”赵谌道。

  “陛下说的不错!一个刚刚中举的书生,又有什么本事成为一县之长?需要从底层做起才对!”虞允文点了点头。

  “所以科举必须变革!变革之后,朕才会大开科举,选拔官员。”赵谌道。

  “具体要如何变革?”虞允文道。

  “首先便是增加科举的科目!科目不应该仅仅考儒家学问,还要考一些治世之道,比如农商,比如税收,比如算学!儒学占一部分,经济之学占一部分,算学占一部分,只有精通这三样,才能科举!其次,增加中举人数,因为中举之后并不是立刻成为有品级的官员,而是从吏员开始做起,因此需要的人数较多!你觉得这样变革如何?”赵谌道。

  “陛下,我们如此变革科举,自然是有利于国家,但是微臣担心天下读书人不满。”虞允文道。

  赵谌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以虞允文的智慧立刻就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心中也有担心。

  “女真入侵,燕云、中原的文明都被摧毁,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许多读书人要么是投靠了女真,成了汉奸,要么是被杀死、饿死,相比于普通的百姓,他们更不容易活下来!现在燕云、中原已经没有多少读书人了!至于关陕、汉中,绝大多数读书青年都去了西北,进入了生产建设兵团之中!如果科举变革,至少在燕云、中原、关陕、汉中、川蜀各地,我们不会遇到阻力,河南、两淮等地也是残破无比,也不会遇到阻力,唯一有可能遇到阻力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