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章 凯旋回京_朝为田舍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家卫国而拼命,便是作为主帅的我此生最大的欣慰了。”

  寒风萧瑟,万马齐喑。

  仍如来时一般,三万余安西军将士静静地拔营往长安开拔。

  这一年,是大唐至德元载。

  蜀国公顾青率军拒回纥南下,将其阻截在阴山北麓,立帅旗为界,回纥退兵,胡人从此不敢南下牧马。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名叫“王昌龄”的诗人与世长辞,他生前写过一首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含义很深,很广,后世千年无数学者都在猜测“龙城”在何处,“飞将”是指谁。

  但是数年过后,这句诗却被朔方节度使命人刻在石碑上,石碑被立在当初顾青立旗的阴山北麓平原上,从此石碑代替了那杆帅旗,经历千年沧桑,碑文永未变色。

  同样未变色的,还有数千年仍不改分毫的家国精神。

  …………

  安西军在阴山之北又驻扎了几日,几批斥候来报,确定了回纥军已退回了漠北草原后,顾青这才下令全军开拔回长安。

  回去的路上,将士们仍然很兴奋,他们在队伍中窃窃私语,热烈地讨论着那杆迎风飘展的帅旗,讨论着不战而退的回纥太子,也讨论着马璘将军单人单骑,两军阵前插旗的动作有多帅。

  顾青一路上都在注意倾听将士们的讨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段无忌没说错,除了赏钱外,这支军队终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很微妙的感觉,主帅与将士之间唯一的那层隔阂似乎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他们不再纯粹为了领赏而战斗,他们有了崇高理想的雏形。

  没人与他们说教,也从来没与他们灌输过什么家国天下的大道理,数年征战,人间疾苦见多了,有的人变得麻木,也有人觉醒。

  觉醒的人会告诉那些麻木的沉睡的人,不要睡了,睁开眼睛看看人间,我们要做点什么。

  长安城外,百姓万人空巷的送别,阴山北麓,一杆帅旗划定疆界,告诉蛮夷越境者绝其苗裔,就是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告诉将士们,除了赏钱外,他们还应该捍卫什么,为谁而战。

  顾青用这种无声的方式,给将士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爱国课。

  课程结束,无须考试,但顾青知道,他们都拿到了优秀的分数。

  行走在回长安的路上,顾青一路都很沉默。

  他在想着现在,也在想着未来。

  亲卫打扮的张怀玉骑马凑近,看着他的目光明显更多了几分崇拜和敬意。

  顾青皱眉看着她:“你这是啥眼神?”

  张怀玉笑了笑,道:“崇拜你的眼神,阴山北麓那杆旗,很提气,我一介女子都觉得提气,你是如何想到让麾下将军单人单骑去插那杆帅旗的?老实说,当时我也在军阵中,真没想到你会做出这么提气的事,至今想想都觉得激动。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