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科研文化建设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想的太多了,现在的人做事情好像都有一个习惯,做什么都要有个目的,都要有个结果,甚至都得有回报才行。

  我之所以要先带各位去净土实验室,就是想让大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理由的,或许就是因为喜欢,或许就是因为好奇,或许就是一种说不清的使命感,类似天选之子。

  我们现在在做的,确实不是什么基础科研大而广路线,而是科研文化建设。”

  “科研文化建设?”

  “绝大多数科研领域,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其实都是一条看不见光芒且到处都是陷阱的危道,你们应该都很清楚,现在的大学看似专业很多,涉足很广,但事实上我们还未触及的领域远不知是我们现在这些专业的多少倍。

  未来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人类的科技到底能走到哪一步,现代科技的突破到底要等多久,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们应该要知道,搞科研,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正确的。

  至少从我们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在这个领域,不要想太多。

  就像现在很多高校喜欢刷诺贝尔奖,这一点各位其实应该也清楚。

  诺贝尔奖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规则开始被大家摸透了,哪些项目更有可能被评为诺贝尔奖,哪些突破是近期得诺贝尔奖的高概率领域,高校每年都会去针对这个问题开会,并在相应的领域加大投入,以提升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

  说实话,不少人都用诺贝尔奖这个东西来嘲讽我们国家科技落后,毕竟诺奖的影响力和含金量依然是在那的,正如霓虹国一个诺奖就拯救了出版行业。

  但是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还是决定把重心放在科研文化建设上。

  不是说我们不在乎诺贝尔奖,更不是说我们看不起诺贝尔奖,而是在我们华夏科技刚刚开始爆发的当下,我们要做出一个优先选择,毕竟我们的精力和财力也是有限的,而我们的选择是科研文化优先。

  至于诺贝尔奖,后期有就有了,没有,也就没有了。

  毕竟,华夏未来十年少拿几个诺贝尔奖,或者哪怕未来十年都出不了诺贝奖,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反正拿几个还是会被嘲讽。

  但是如果华夏高校能全面推动科研文化建设,通过十年的时间推动一批人积极主动的进入更多的科研领域,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

  那么我相信,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当下的这个决定,对华夏,对人类来说,一定比多拿几个诺贝尔奖要更有意义。”

  孟谦平静的解释着这一切,而他身边的一些人,内心有些动荡。

  ...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