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_回到大明当皇帝朱由检王承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兴衰呢?

  原因很简单。

  一个字:银子。

  三个字:很多银子。

  在交通极度不便的当今,驿递太费钱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朝廷的邸报传递来说吧,从京师将邸报传递到近在咫尺的宣化驿,单单这个,每月就需花费一两银子。

  可想而知,若是将邸报传递至数千里之外的地方,需要花费多少银钱。

  崇祯三年,皇帝下达裁撤驿站的圣旨后,仅仅一年过后,太仓便节约了六十八万两银子驿递支出,那才是裁撤了三成的结果。

  有此可见,驿递的每年的费用到底有多少。

  而邸报传抄发送只是驿站所负担的事物中最为简单的一项。

  但朱由检知道,就算花费再多,驿站也必须存在。

  因为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驿站驿递发挥着举足轻重地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

  温体仁的提议非常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说实属老成谋国之言。

  站在首辅这个高位的老温清醒的认识到,若想要将朝廷的新政推广到大明各地,驿站驿递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朝廷控制地方官府最为便捷和直接的通道。

  朱由检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他甚至知道,很多处于要害位置的驿站中,有些驿卒本身就是锦衣卫的密探,这些便装密探会将很多重要的情报汇总后上报到京师,以卑微的身份为这个国家贡献着一己之力。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