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_回到大明当皇帝朱由检王承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入官场地新人,但已经被贴上了孙党的标签。

  皇帝对于孙传庭的信任和倚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不同场合下,皇帝时常拿出孙传庭为例,以此来表达对孙某人的恩宠。

  此举虽然导致很多朝臣对孙传庭既羡又妒,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敢跳出来对孙传庭展开攻击。

  因为实在是没有抓到孙某人的把柄。

  人家从慨然赴陕,一直到剿灭为祸陕西的数股大贼,期间更是直接将威震天下的巨寇高迎祥擒获,更别提数年间屯田安民取得的重大成果。

  剿贼无数,更兼活命无数,这些政绩都是有目共睹的,根本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因为现在孙传庭已赴关外指挥与建州的战斗,所以庄元洲来不及写信请教,在略作准备之后便踏上了行程。

  虽然家中颇有资财,但庄元洲并没有花费五十两银子包下整艘客船,反倒是选择了以普通书生的身份与众多形形色色之人混杂在一艘船上。

  前途未卜之时,不能太过高调,以免将来上任后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后遭人耻笑。

  对自己这次的差遣,庄元洲心中并无太多把握。

  皇帝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曲阜知县就是为了打压孔家,自己此次可谓是身负重托,但皇帝并未给他任何暗示。

  不管将来在曲阜发生何事,这都是他的个人行为,与皇帝没有丝毫关系。

  一国之君不会亲自出面为一个七品知县站台的,哪怕他是孙传庭的人也不成。

  庄元洲心里清楚,自己还没资格引起皇帝的充分关注,除非在对付孔家之事上做的非常出色,之后才能让皇帝高看一眼。

  曲阜既是他仕途的起点,也可能是他仕途的终点。

  他与孙传庭探讨过孔家的行举,虽然令人不齿,但似乎也并未太过令人愤怒。

  很多士绅大户也都这样做过,并没见皇帝对此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只是在圣人以人为本、仁字当先的旗帜下,孔家却行诸多不义之事,此一点确实让人轻看了许多。

  打压孔家、虚悬衍圣公爵位,目标就是冲着儒家来的。

  坊间有传闻甚嚣尘上:皇帝对孔家南宗始终耕读传世、未曾沾染豪门世家的恶习似是颇为赞许,难道这是要逼迫北宗让出衍圣公之位、让南宗北返祖籍不成?

  极有可能!

  想到这里,庄元洲不由得心头一动。

  如果自己这样的判断正确,那就不是简单的打压曲阜孔家了,而是要将其彻底打垮才行。

  皇帝这是在考验自己的胆识和魄力。

  因为如果自己于孔家斗个你死我活,那就会面临着来自官场和士林的双重压力。

  这等同于在与大半个官场和士林为敌。

  要是自己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试探一番之后,因为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压力而临阵退缩,那自己的仕途绝对会到此为止。

  不和皇帝一条心,那皇帝干嘛用你?

  即便是有孙传庭的面子在,自己这辈子也只能在下层厮混了,只要今上在位,自己绝无翻身的可能。

  话又说回来了,自己做的是朱家的官,只要皇帝满意,荣华富贵也是皇帝赏赐下来,士林风评再好,谁会给你这些?

  拼了!

  其实也不算拼。

  只要自己坚定的站在皇帝这边,哪怕与整个官场士林为敌,那未来的前程将是一片坦途。

  皇帝这几年来的举动越来越强势,朝野上下已无人敢正面掠其锋芒。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内平流贼,外荡敌寇的基础上的。

  庄元洲对官军扫荡关外有着充足的信心。

  手握绝对忠心的强兵,减免税赋,赢得了天下百姓之心,这个世上要是再有人敢不听话,那可真是自寻死路。

  自己到曲阜是去破局的,根本不必担心成败,最终皇帝会收拾残局的。

  想明白了其中关窍的庄元洲,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