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升堂过审_荡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说道:“知县有令,带人犯梁川升堂!”

  两个捕快给梁川手上了一个小小的木枷锁,就像今天的手铐一样,设计虽然不是很巧妙,但是目的仅仅是控制梁川防止暴起伤人就行,旁边两个捕快严阵以待,而且他们一直眼睛紧紧地盯着梁川,许人犯人因为一时想不开,在押解过程中都会做出过激的举动,不行不防。但是观察了好久,这头猛兽受了伤,反而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什么异样的举动。

  梁川明知身陷囹圄再作挣扎换来的只可能是一顿大刑,控制住自己了,他打起来就像杀猪一样,现在自己配合一点,一来搏个印象分,二来反正走一步算一步,生死有命。

  从大牢里走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眼睛都盯着梁川,其他人的案件往往三五个月不见升堂,他进来得快过堂得更快!

  走出兴化牢房,外面的风有点冷,但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人精神舒畅了很多,和外面一比,牢房里的味道跟粪坑都有得一比。两名捕快手扯着梁川的胳膊往大堂上带。

  大堂在兴化县衙的正中间,四四方方,高檐青瓦,大堂前有一面大鼓,鼓面击痕斑斑,鼓架上放置着一根鼓锤,鼓柄上油光发亮,都包浆了。兴化人口不在少数,包括周边几个大乡,可见平日里这兴化的纠纷琐事不在少数。

  昨夜一场大火差一点把这些建筑都给点了!

  还好火势及时压制了,就烧穿了牢房其他的库房倒是受损不严重。

  古代公堂审案都是采用公开开庭审理的方式,普通老百姓要打官司,须先递状子。所谓的状子,官方称谓“诉状”,颇似今天的起诉书。这份状纸,两造具备,案由与事实清楚,严格遵循着诉状的法定格式,民间许多文书都是出自讼师,平头草民,有几个识字?

  捕快将梁川带到了堂前,公堂外围里三圈外三圈密密麻麻地围了好多人,强势围观果然是千百年来国人传承下来的优良习惯。梁川起先以为这帮人是围观自己的,看了好久,才发现不是,是围观更早一起案件,大堂之上,公案前跪了好几个人,有男有女。

  梁川个高站在后面,勉强能看到一点,大部份被人百姓挡住了,只能听听声音。

  公堂之上,一块大匾挂在正中间,上面写着明镜高悬。下面坐着一个绿袍的大老爷,幞头纱帽后面两根长长的小翅膀相的显眼,一抖一抖地,跟戏班子唱戏的好像,原来真的是这般模样,有点特色。

  相传这种帽子是太祖赵匡胤防止大臣交头接耳然后派人设计了这种款式的帽子。跟前的案桌上放着惊堂木、签筒、印盒、印垫放在印架上、墨研好的红黑两方砚台、笔架。

  这位应该就是知县老爷了,据说这个知县老爷姓宋,名唤宋光斗,五六十岁的年纪,胡子一大把,眼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