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回 新的机会_我真的是演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旋律电影的资金外,他们绝大多数收入都是靠和中视联合拍摄一些电视剧获得的。

  从去年开始,因为国家允许私营公司拍摄电视剧,中视这样的国营电视台也按照文化部要求,开始进行内部改革,制播分离已经是大势所趋。

  联合拍摄的方式没办法搞下去了,中视干脆就把年度大剧的拍摄制作,打包交给京都电影制片厂,反正以前也合作过很多次,中视对京都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水平比较放心。

  京都电影制片厂拿到了中视的购片合同,却实在高兴不起来。过去中视和他们合拍电视剧,都是中视出钱,他们出人,拍出来他们拿劳务费走人。

  现在只能自己投资制作,电视剧前期投资就必须由他们全部承担。中视那里虽然已经答应,会按市场价格直接购买这部电视剧的首播权,但那要等电视剧拍完才行。想要提前问中视要钱,国家财务审计部门会让你尝尝“双规”的滋味。

  要知道,一部大型历史剧的投资非常大,即便华夏币的购买力很强,但没有2、3千万根本别想拍出来。

  京都电影制片厂不是拿不出这2、3千万,但拿出这些钱之后,今年他们计划拍摄的两部主旋律电影全部都要停拍。

  明年是华夏建国60周年,国庆献礼片对所有国营电影制片厂来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在这个关头,哪个国营制片厂敢掉链子?

  但电视剧也不能不拍,《汉武大帝》这种大型历史剧,中视购买首播权,保底也要5千万,去掉成本纯收入2千万左右。如果播出后电视剧的收视率超过5%,中视还同意给京都电影制片厂18%的广告抽成。

  别以为这个抽成比例很低,按照前两年的《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电视剧的广告收入计算,18%的广告抽成大概就有5400万左右,加起来光是首播权和广告抽成就能赚7000万以上。

  而且只要电视剧播出后的收视率不太差,就肯定有其他电视台购买第二轮、第三轮的播放权,最少还能再卖2、3千万。一部电视剧就能获得上亿的收入,这种好机会京都电影制片厂怎么肯放过。

  想来想去,既然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干脆就找个人合作。

  作为国内最大的国营电影制片公司,京都电影制片厂的人脉非常强大,但在合作对象上可选择的却非常少。

  其他国营制片厂不可能和他们合作,不扯他们后腿就不错了。

  那些私营电视剧制作公司都是这两年才刚刚刚刚建立的,京都电影制片厂也看不上。

  辉敏影视公司在京都这块和丽都影视公司算是最大的两家私营影视公司。辉敏影视的商业电影在票房方面比较强,丽都影视的文艺电影拿奖比较多。

  《汉武大帝》这种需要大场面、大制作的电视剧,只有选择和经常拍摄大场面电影的辉敏影视公司合作最合适。

  就这样京都电影制片厂找到了辉敏影视公司,双方一拍即合。两家各自出资1500万,总投资3000万,电视剧制作完成后的全部收益双方均分。

  导演由辉敏影视公司的“台柱子”陈国忠担任,制片人由京都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韩德江担任。

  陈国忠去年作为导演,拍摄了华夏第一部商业大片——《秦始皇》,票房狂收亿,超过了美国好莱坞大片《末日狂飙》在华夏创下的亿票房纪录。《汉武大帝》这种历史题材的大型电视剧正是陈国忠非常擅长的类型。

  看了辉敏影视虽然没给彭怿辰和黄波安排经济人,但对他们两人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看好的。

  中视的开年大戏在这个电视剧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年代,就是收视率无敌的保证。给他们争取到了《汉武大帝》的试镜机会,就是给他们一个在全国观众面前露脸的机会,对他们今后的演员生涯至关重要。

  遥想汉武帝初登皇位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操于妇人之手的稚子而已,后来却逐渐成长为一代雄主,远征大漠,大破匈奴。

  彭怿辰和黄波虽然出身于草莽,但谁能说日后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想到这些,两个人不禁怀着兴奋和忐忑随着人流慢慢走进京都电影制片厂的大门……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