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 安心集团_七零年代小炮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永安在那里看交上来的图纸。

  他给出的是自己之前铸造的一个零部件。

  三分钟的观察时间,观察结束后零部件拿走,前来应聘的研究员们开始画图纸。

  当然也不局限于画图。

  就看这些人能够想多少了。

  不管是按图索骥还是有了原型再反推设计图,这对于资深研究员而言都不是什么难题。

  既然如此,那这道题目到底难在哪里?

  有的研究员回到位置上已经开始绘图,有的则是在那里陷入沉思,并没有着急作图。

  一个小时后,图纸纷纷上交。

  阮文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这一波,她低声问谢蓟生,“怎么样?”

  小谢同志莞尔,“应该能留下几个。”

  这声音落入石磊耳中,他有些惊诧。

  但是参与机械系考核的就有将近三十个研究员,最终只能留下几个?

  陶永安这是出了什么题目,坑人的吗?

  不过阮文不至于啊。

  这一来一回的车票、住宿再加上她还要给每个来省城的研究员五百块的辛苦费,也不是什么小数目。

  虽说不差钱,倒也不至于这般挥金如土吧?

  他有些想不明白。

  其他的研究员交上图纸后倒也没闲着,已经自来熟地和现场的教授、老技术工人们交流起来。

  产学研三位一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研究员们和高校、工厂联系密切,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倒是聊了起来。

  只可惜如今他们所在的研究所风雨飘摇,和前些年的光景大为不同,没了几年前的意气风发。

  “魏教授这道题目是您出的吗?”

  魏教授哈哈一笑,“还真不是,就是那个小陶出的题目,你怎么回答的?”

  说话的研究员万长明来自上海某机械研究所,言语间多了几分谨慎,“我没能琢磨出那个零部件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而且我总觉得这零部件又是缺了点什么,就自作主张填补了那缺失的,填补上之后,我这才发现这个零件的作用所在,就又是画了配套的设备,可惜没能画完。”

  一旁的梁晓听到这话不由多看了万长明一眼,如果不是和陶永安打交道的时间长,梁晓也捉摸不透陶永安的用意。

  这个来自上海的研究员,倒是挺有心思的。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梳的很是整齐,尽管蓝色的外套已经洗得褪了颜色,但足够的整洁。

  大概是察觉到他的打量,万长明看了过来,露出了一个略显得拘谨的笑容。

  梁晓这才注意到,这人的食指和中指泛着黄色,在车间里待了好些年的梁晓一眼就分辨出,这是个老烟枪。

  有点可惜了,阮文似乎不太喜欢吸烟的人,尽管她在人情世故上很通透,可有些小情绪还是很容易泄露。

  魏教授仔细听了万长明的想法点了点头,“做研究要学会发散,但是又要懂得收放自如。”

  他的点评带着几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