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2章 官与吏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空缺了。”

  一般而言,知府的任命不必拿到皇帝面前来说,最多是写在奏疏里,让皇帝知道也就是了。不过苏州府却不同,说起来有点夸张……

  但这是真的,苏州府一年的税赋有两百多万石……占据全国的十分之一。

  苏州府加上松江府(一百多万石)、常州府(50万石左右),再加上南直隶剩余府州,其税赋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不是说这个地方多么的富庶。

  而是因为这里的百姓曾经支持张士诚,朱元璋在这里收的税收特别的重。

  以至于苏州府一府之税赋,就超过了浙江、福建、四川等一众省份。

  这样来看,苏州府哪里是个府,分明就是个省。

  那么梁储真的拿出来论一论,倒也没有多不合适。

  但对朱厚照来说,级别过低的官员他实在不熟悉,只能问道:“可有推荐的人选?”

  一直没说话的王阁老开口,“微臣推荐大名府知府周铮,此人原为良乡知县,性清静、守清名,为官任事必以朝廷、百姓为先。”

  朱厚照想,当初良乡一战,王炳应当是招揽了一些人的。

  战事获胜,人人升迁,这个周铮大概也是如此。

  “吏部,也是这个意见嘛?”

  皇帝的话意带着一些停顿、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意味。

  王炳心里则有些沉下去,如果皇帝同意,其实不需要问了,这个时候还问,明显是不同意。

  吏部……

  吏部的联系阁老是杨一清。

  “微臣考察两京一十三省之知县,倒是觉得湖州府德清县知县姜雍政绩耀眼,可堪大任。”梁储果然没给王炳面子。

  王炳这个人,多少还是强势了些。

  他是阁老,被他直接管理的人是没办法的。

  其他人么,有时候会不太甩他面子,尤其皇帝表现出明显的和他意见相左时。

  梁储更不会多么怕他。

  这位吏部尚书,平时存在感不高,当初也是因为王鏊要临时去转任浙闽总督所以才让他接了手。但接了手,也要有四年了,做的是稳稳当当。

  因为他有一个很多人都羡慕的政治资历:在当今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梁储是东宫属官,任太子冼马。

  这个职务在汉唐时都是非常显赫的职位,掌典籍图书,有点东宫办公室主任的感觉。

  到了明代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怎么说,他也太子侍从官,是辅佐过太子读书的人!

  这叫什么?

  旧人、亲信!

  要不然吏部尚书怎么不叫别人接任啊。

  朱厚照有意同意,不过他不想太驳王炳的面子,又问道:“杨阁老,你以为呢?”

  “微臣觉得,便按考绩来定,谁优便选谁。”

  “有道理,就依杨阁老所言。”

  杨一清说话是有数的,堂堂吏部尚书绝不会注意普通人,这个德清知县姜雍得了吏部尚书一个政绩耀眼的评价,那肯定是差不了。

  王炳也不好再讲什么,政绩不如人,那能怪谁?只是心里在想,咱们这个陛下真是,智多如妖。

  “还有一件事。”朱厚照走下来,缓步于臣子中,“朕近来在想贪腐这个问题。朕记得还是太子时,便重重的办过一些贪腐案,然而几年下来,似乎并无起色。你们,都是朕的心腹大臣,朕是相信的。可从这次淮安府的案件来看,吏员的贪腐让人倍觉触目惊心。

  按照大明律法,官员可升迁,吏员则升迁无门。诸位想想,若你们是县衙小吏,既然升不得官,那么心思放在何处呢?”

  当官

  发财。

  “敛财。”朱厚照自己说出了这个词,“而且吏员往往在一地久任,十年二十年下来早已成一顽疴,在当地更如地头蛇一般,哼,便是手段一般的县令怕也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个话题抛出来有些重大,官、吏如何升迁,其背后的内涵绝不简单,可以说是官场上的一种根本性改变。杨一清、梁储等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官僚了,听完皇帝的话表情顿时便凝重起来。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