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商业发展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没有合适的人统领步兵队,便让赵雄继续负责,驻守在碧波堡,连同弓箭手队一起管理。

  李强和赵雄偶尔去一次县城,维护粮店的安全,避免外人捣乱。

  而靳忠和周勇则被调出来,进驻楼烦县城,全面负责县城的物资销售。

  楼烦县城所在地为楼烦关城,南口在宁武,北口在阳方口,东与雁门关相连;地处恢河西岸,西北为洪涛山脉,西南为芦芽山脉和管涔山脉,正东为恒山山脉,东北为大同盆地,东南为忻定盆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时由于交通便利,商业比较发达。

  由于护村队迅速扩大,花费日渐庞大,且每天只是合成士兵就花费不少,高顺不得不通过商业赚钱。

  初春的并州,青黄不接,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粟米达到450文一石;高顺感觉是个好机会,便让周勇在县城购得一处宅院和门头,开了一家粮店,店名为“仁义粮铺”。

  高顺又找三老等人,给1什长枪兵和1什刀盾兵上好户籍,让他们跟随靳忠和周勇住在店铺中,既要担任店员,又要保护店铺的安全。

  在开业前,高顺去了一次县城,把店铺后院各房间内都装满了粟米,并告诉靳忠,这些粮食要逐渐销售,每天还要从桃源堡运来一部分,以迷惑外人。

  系统购得的粟米每包40公斤,正好2石,高顺定价为每包600文,只整销,不零售;对外宣称每天限量销售500包,实际销售800包。

  粮食的运输由那些被解救回来,且未参加护村队的人承担,每天运粮2到3次,每次10辆到15辆马车,每车能装20包,每次能运输200到300包。

  负责护卫的是骑兵,每次派出1个骑兵什,每什值班一天。

  起运地点为桃源堡城主府仓库。

  不过所有的人都不允许进入仓库,每次都是驻守的官兵把粮食运出仓库后才由运输队接手,即便是负责护卫的骑兵也只能在仓库外等候。

  仁义粮铺的开张,立即在雁门郡引起轰动,特别是这么便宜的价格,仅比洛阳稍贵,对当地百姓来说简直是遇到做梦难求的好事,虽说不零售,不过这么低的价格,几家人便能凑钱买上一包,然后再私下分配,要比其它粮铺便宜不少。

  其它粮铺因此失去所有的生意,买粮者宁愿在店铺外面早起排队也不再去原有粮店购买。而他们又不愿意降价销售,都感觉仁义粮铺不会存在太久,所以处于观望状态,准备看仁义粮铺的笑话,把仁义粮铺的东家比作傻子。

  当大家知道仁义粮铺的背后支持者便是解救被匈奴奴役之人的高顺之时,皆夸赞高顺真乃仁义之士。随之,高顺的事迹便以更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由于有骑兵护送,没有人敢打仁义粮铺的坏主意;那些地痞无赖更是躲的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