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9章中原巨变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城郡的事情已定,韩遂所部开始搬迁,高顺派去的地方官员开始接受各地政权,并开始运作,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

  对于金城郡的驻军,高顺与沮授商量好久才定下来。

  金城郡地跨黄河东西,高顺把郡治设在河东的榆中县,并把勇士县和祖厉县的部分地盘划归金城郡,又设立了定西县,明显把重点放在了黄河以东地区;西部的金城县,作为郡治之西的安全屏障。

  若是按照高顺规定,边郡仅有两千五百骑兵和三千步兵的兵力,金城郡的兵力绝不够用,除非放弃河西地区的防御。

  按照沮授的想法,若是韩遂再次反叛,河西几县即便驻守大军,也无济于事,白白成为牺牲品,还不如不驻兵,或者少驻兵,仅仅作为侦查之用;像允吾县,即便驻守三千骑兵,若是韩遂反叛,县城也会被一鼓而下,白白损失三千官兵,得不偿失。

  高顺却不这么认为,好不容易取得的地盘,若是不驻军,这些地方很快便成为蛮夷的牧场,等于壮大了蛮夷的实力,不利于将来剿灭他们,所以,河西五县绝不能放弃。

  仔细思虑之后,高顺决定重点建设金城县对岸的枝阳县,作为河西五县的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在允吾县、允街和令居等四县,各驻守一个部曲的骑兵,维持当地秩序,并负责警戒西宁郡的蛮夷;在枝阳县驻守大军,随时支援其他四县,或者坚守待援。

  枝阳县在黄河北岸,能非常方便的从金城县或者榆中县得到补给和支援。至于河西五县的汉人百姓,乐意内迁的便内迁,不愿意内迁的继续在原地居住,全凭自愿。

  沮授品味着高顺的方案,感觉比他考虑的要全面很多,枝阳县面河而建,若是继续加高加固,加强防御,即便驻守少量的官兵,韩遂来攻,也能坚持到援兵的到来;在河西有这么一个桥头堡式的坚城作为落脚点,便于组织对河西的支援或者反击,对韩遂有着很大的震慑力。

  对于驻守人员,高顺决定调驻守萧关的孙观为中郎将,驻守枝阳县,负责金城郡河西五县的防御,配备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的兵力。

  本来高顺想调走麹演去雍州或者去萧关担任别部司马,沮授反对,怕削弱了麹义的力量,不利于三郡的稳定,也担心影响到麹义的情绪。

  高顺知道麹义性格高傲,怕他想不开,便接受了沮授的建议,另调李蒙为萧关守将。

  随后凉州地区兵力调动不断。

  孙观单身来到狄道县,被任命为中郎将,接收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前往金城郡驻扎;李蒙被任命为萧关守将,只身前往萧关,接管孙观的部队;马腾被任命为军司马,接管李蒙的五千骑兵,总兵力达到一万,调武关驻守;此举是将李蒙和他的军队分离,便于对李蒙和他原辖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