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0章刘晔步步为营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晔得知孙策退出几县,除了派水军送人去柴桑城驻扎外,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执行,部队交替前进,并一路修筑堡垒,并设立了几个县。

  现在是九月,已是秋收之后了,孙策不仅把几县的百姓迁移走了,而且把刚收获的粮食全部运走,短时间内他是不会缺粮的;且南昌周围以及以南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只需除去杂草,翻耕之后就是肥沃的良田,百姓可以继续在那边耕作,使孙策有持续作战的能力,将非常难以对付,加上孙策的继承了孙坚的勇猛,让流域不得不小心应付。

  刘晔现在手里有大量的荒地和孙策留下的耕地,不仅承诺胜利后对官兵进行大肆奖赏,他还准备用这些土地来吸引、安置山越人,并由此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丹阳军。

  山越人之所以居住在险峻的山区,就是为了逃避税赋和徭役,现在朝廷在这些山区设立了县城,派驻官员和官兵,横征暴敛,残酷压榨,使得山越人的叛乱极多。

  山越人与官府最大的矛盾是他们祖上从没有交过税赋,承担过徭役。

  刘晔准备采取高顺建立军户的制度,在这里也建立军户,每户只需有一合格的士兵,便可免除全家的税赋和徭役,且免费耕作一百亩地;刘晔现在手里有大量的土地,非常适合执行,且用山越人来填充新占领的几县,避免耕地再次荒废,待几代人过后,这些山越人也就与汉人无异了。

  且把那些蛮横有力的山越人吸纳进军队,既加强了官府的实力,便于此后对抗董卓,又能减弱山越人的反抗,一举多得。

  在柴桑县、彭泽县和鄱阳等四县周边的山区便有大量的山越人,刘晔便让各县新上任的各县官员广泛宣传,积极招募山越人为军户,并作为对他们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

  其实那些山越人也不是喜欢住在山区,只是被逼无奈,现在有了好机会,他们皆不愿意放过,很想去平原地区生活,那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贸易达,生活不用此前那么艰苦了,只是他们不敢贸然相信汉人的话,决定派人前去试探一下,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么美好,当兵吃粮,还分土地,还不用承担税赋和徭役。

  刘晔要求每五十一户为一个村,分为五个什,另外一人担任都伯,每村五千亩耕地,在废弃的村落上建设房屋居住,即便条件当前有些艰苦,但是官府信守承诺,还是让那些山越人相信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多的人走出山区,接受官府的安置,同时,每户出一人参军,当然,必须满足官府的条件,否则要与汉人一样缴纳税赋。

  每十个村为一乡,安排一位乡长;刘晔不敢在每县安置太多的山越人,每县安排两千户山越人为宜,剩余的土地要安置汉人,只有汉人的数量占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